1925年12月25日,张作霖的卫队长高金山将郭松龄夫妇押到辽河边,郭松龄拍着胸

帝王八卦 2025-08-13 01:57:50

1925年12月25日,张作霖的卫队长高金山将郭松龄夫妇押到辽河边,郭松龄拍着胸膛说:“往这里打,给个痛快。” 两个多月前,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赴日本参观秋操,期间和冯玉祥派来的代表韩复榘密会。 回国后,郭松龄一面和冯玉祥、李景林(奉军直隶军务督办)暗中达成“反奉三角联盟”,一面利用担任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军团长张学良,但实际大权由郭松龄掌握)的便利,对部队进行调动。 第三军团是张作霖为了扶持张学良,而倾力打造的,有七万之众,兵员素质、装备水平,都不是奉军其他军团所能比的。 11月21日,郭松龄在滦州火车站旁的临时会议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当众宣布 “班师回奉,清君侧,除奸佞” 的决定。 郭松龄决定通电全国,列举张作霖 “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勾结外人” 等十大罪状,要求张作霖下野,由张学良接管东北军政大权。 会上,持异议的军官被当场扣押,其余人在通电草稿上签字。 次日清晨,郭松龄将所部改编为 “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率七万大军向奉天进发。 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在轻松攻克山海关后,又很快占领锦州,兵锋直指奉天城。 张作霖在奉天城内惊慌失措,甚至已经准备好下野通电,东北局势发生惊天逆转。 郭松龄的骤然起兵让张作霖措手不及,但这位 “东北王”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枭雄。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张作霖迅速组织反击,一面任命王永江主持后方政务稳定人心,一面调遣吴俊升的黑龙江骑兵和张作相的吉林部队驰援前线,同时不惜代价向日方求援。 起初日方对是否介入犹豫不决,认为 “应保持中立观望”。但随着郭松龄部队逼近奉天,日方担心东北局势失控影响其在满利益,最终决定干预。 12月8日,关东军司令部发表声明,宣布在奉天至营口一线设立 “缓冲地带”,禁止郭军进入。别小看这个“缓冲地带”,这使得郭军不得不绕道,这就给张作霖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 与此同时,原本与郭松龄约定共同反奉的冯玉祥,此时却趁机出兵占领热河,并进军天津,导致与郭松龄结盟的李景林翻脸,重新倒向张作霖,“三角联盟”破裂。 12月20日,郭军与奉军主力在巨流河两岸展开决战。尽管郭松龄亲临前线指挥,但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疲惫不堪,加之粮弹短缺,士气开始低落。 而奉军这边,援军不断赶到。吴俊升的骑兵部队从侧翼迂回包抄,炸毁了郭军存放弹药、补给的基地,切断了其退路。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12月23日夜,前线郭军一个旅阵前倒戈,导致防线出现缺口。郭松龄在指挥部中彻夜未眠,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对妻子韩淑秀叹息道:“吾事已败,然初衷不改,虽死无憾。” 12月24日清晨,在奉军全线反攻下,郭军彻底崩溃,郭松龄决定率少数亲信突围。 兵败如山倒的混乱中,郭松龄与韩淑秀在卫队护送下,乘坐骡车向营口方向逃亡。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总司令,此刻褪去了所有光环,穿着普通士兵的棉衣,脸上沾满污泥。 韩淑秀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这位毕业于燕京大学的知识女性,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追随郭松龄,在军中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以 “韩参座” 的身份参与军政决策。 张作霖下达了高额悬赏令:“生擒郭松龄者赏大洋十万,献首级者赏大洋五万。” 奉军各部如潮水般搜捕郭松龄,12月24日黄昏,郭松龄一行在辽河边的老达房村被吴俊升部骑兵发现,卫队一哄而散,郭松龄夫妇藏在附近村庄一户村民的地窖中,但很快被奉军搜出。 张作霖得知郭松龄被抓后,派帅府的卫队长高金山带人去执行“制裁”。高金山到老达房后,带人将郭松龄夫妇押到辽河边的临时刑场执行枪决。 寒风中,郭松龄整理了一下破旧的军装,对高金山说:“今日兵败,唯有一死。但请你转告少帅,东北军应注重军纪,体恤民生,莫再参与军阀混战。” 韩淑秀紧紧握住丈夫的手,高声说道:“我愿陪他共赴黄泉!” 随着几声枪响,郭松龄夫妇倒在冰冷的辽河岸边。高金山望着两人的遗体,默默叹了口气,命令士兵将遗体用棉被裹好,送往奉天复命。 郭松龄夫妇的遗体被运回奉天后,余怒未消的张作霖下令将其曝尸三日,以泄心头之恨。 奉天城内,百姓纷纷涌向刑场,有人惋惜,有人唾骂,场面混乱不堪。 张学良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对身边人说:“郭松龄虽有错,但功不可没,我对不起他。” 事后,杨宇霆、吴俊升、汤玉麟等奉系大员主张将郭军团长以上军官官兵全部处死,张学良、张作相坚决反对。 张作霖反复考虑后,下令对郭军军官一个不杀,那些“情节严重”的,也只做降职处理。

0 阅读:1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