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接普京的班?别被“宫斗爽文”骗了,这事既不靠星座,也不看颜值。俄罗斯接下来的权力交接,考的是三样硬功:一是能让战争机器不停摆;二是扛住北约与制裁的合力;三是把克里姆林宫里那群强人、财团、州长网络捏成一个拳头。满足不了这三条,谁坐上去谁被掀翻。 先说眼下呼声最高的阿列克谢·久明。72年生,出身军医与教师家庭,履历干净利落:空军技术岗起步,转入联邦警卫局给大人物当“贴身影子”,98年起围着普京转,07年升任侍卫长,之后到情报与军方打磨,2014年克里米亚行动他在台前幕后穿针引线——静悄悄地把关键点位锁死,没走“热闹路线”。此后坐上陆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再被丢去图拉州当州长七年,把地方财政与投资环境收拾得利落;2024年回京做总统助理、国务委员会秘书,兼盯国防工业,安全会议也给了席位。军装上挂满从情报、警卫到特战的资格章,勋表里有“俄罗斯英雄”。最要紧的是:他和普京之间,不只是工作信任,还有长期的“私人频道”。 久明的优势,就是“够像普京”。安全系统出身,懂军,也懂行政,讲话不高调,做事见效。对今天的俄体制来说,他代表的是“无缝延续”:不猛拐弯,不拆旧梁,一手把军工线拉直,一手把地方网络稳住。弱点也摆在那儿——过于“普京化”。在外部环境持续紧绷的周期里,这当然是优点;一旦战场或经济出现剧震,风格太稳,可能不够“凶”。 第二根线,是战地里杀出来的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76年生,正当打。马里乌波尔的围歼、阿夫杰耶夫卡的硬骨头,都是他指挥部队用无人机侦察—滑翔炸弹开路—装甲步兵压上的“组合拳”啃下来的。2023接掌中央军区,2024拿到“俄罗斯英雄”,2025年5月直接升任陆军总司令。他身上的标签不是“政治安全”,而是“战役工程师”:多兵种协同、火力织网、节奏稳定。把话说满的媒体喜欢给他套“唯一能打败北约”的神话帽子——真打起来没有“唯一”,但他的大规模作战组织能力,确实是总参下一任的热门人选。换句话说,他更像“格拉西莫夫的接棒人”,而不是“克里姆林宫的接班人”。 第三类候选,是“资历即正当性”的老派强硬派。帕特鲁舍夫资历最硬、风格最鹰,但年龄卡死了窗口期;别洛乌索夫空降国防部,长于反腐与效率,不是军人出身,作为“军工总管”比“最高执政者”更合适。至于苏罗维金——叙利亚与乌克兰战场的狠将,防线体系的代名词,也绕不开瓦格纳风波后的“灰区”。他是能打的,但政治可塑性与组织面都受限。 把人和局放在一起看,轮廓就清楚了: — “总统位”的最优解,是久明这种“安全—军—政三栖”的稳定器,能直接衔接普京的决策风格和人脉矩阵; — “总参/陆军位”的最优解,是莫尔德维切夫这种有当代大规模战争经验的执行中枢,保证前线与军工的闭环; — 老牌强硬派与技术官僚,会在安全会议与经济战线扮演“压舱石”,但不是驾驶位。 外界最关心的,是“接班后俄罗斯怎么对”。简单粗暴的答案:不会软。无论谁坐上去,三条主线不会变:第一,继续把对乌战事压成“工业化流程”——无人机、滑翔弹、电子战、机动野战工厂,把火力与补给做成生产函数;第二,军工体制继续去中介化与规模化,确保在制裁环境下维持“恒定产出”;第三,外交上拉紧“非西方朋友圈”,把能源、粮食、军贸与基础设施的筹码扔向中东、非洲与南亚。久明更像是这三条主线的“系统管理员”,莫尔德维切夫则是其中“战术引擎”的总工程师。 至于“北约会不会趁机上强度”,恰恰相反,俄方的接班路径越可预期,战术层面就越敢加码,战略上越不会冒进。对手最怕的不是强硬,最怕的是“可预期的强硬”。所以不要指望权力更迭带来外交大转向;能变的,只是节奏与包装。 最后,给结论落锤:如果你非要一个名字——“普京之后像普京的”,叫久明;如果你要一个岗位——“下一任格拉西莫夫”的,叫莫尔德维切夫。一个负责让系统不停机,一个负责让系统提效率。俄罗斯的游戏规则一向简单:谁能把成本降下去、把产出抬上来,谁就往前站。其它神话,留给讲故事的人。 参考资料:《 普京真正接班人出现了?唯一能带领俄打败北约的人,谁不服都不行-中华网热点新闻 》
谁接普京的班?别被“宫斗爽文”骗了,这事既不靠星座,也不看颜值。俄罗斯接下来的权
秋恒看军事
2025-08-12 15:24:25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