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警告,美国极可能在2025至2027年间对中国发动战争! 信源:中华网---美国最早于2025对华开战?赖岳谦亮四大原因,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 当“修昔底德陷阱”不再只是个冰冷的学术名词,而是开始散发出历史的血腥味时,大国间的较量便驶入了最危险的水域。中美关系,恰好就航行在这条颠簸的曲线上。 更棘手的是,与冷战时期美苏高层即便在古巴导弹危机最紧张时刻也未曾中断的热线不同,今天中美之间的军事沟通几乎完全冰封。 这意味着,在一线海空发生的任何微小误判,都可能直接点燃冲突的引信。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就曾警告,2025年至2027年这两个年份,如同幽灵一般在美国军方高层的讲话中反复出现,措辞也从过去的战略威慑,一步步升级为不加掩饰的“全面开战”论调。 可是,在这场看似一触即发的危机背后,驱动美国的究竟是维护霸权的战略焦虑,还是另有更现实、也更迫切的盘算? 要看懂这场博弈,台湾是一把不错的钥匙。 据路透社报道,美方正计划将对台军售的规模推向新高,甚至超过特朗普任内183亿美元的纪录。 赖岳谦对此的分析一针见血:美国此举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其庞大的军工复合体攫取巨额利润。他用“能捞就捞”来形容华盛顿的心态,背后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因为无论是美军将领还是智库,都把2027年视为台海潜在的高危节点,一旦战事爆发,想从台湾身上继续赚钱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而赖清德当局也相当配合,承诺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3%甚至更高,为这笔天价交易备好了钱袋子。 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美国而言“怎么都不亏”的完美模式:如果武器顺利交付,军工企业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而如果因冲突爆发导致军备无法运抵,美方不仅不会退款,更是直接“净赚”了这笔钱。无论结局如何,华盛顿都稳坐钓鱼台。 当然,钱只是故事的一面。军售也包含着一层战略算计,那就是希望台湾能用这些美式装备,在战时尽可能地消耗解放军的实力,扮演好“代理人”的角色。不过赖岳谦也尖锐地指出,这更像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算盘。两岸悬殊的军力对比,早已是结构性的失衡。 解放军若真要动手,第一波打击大概率将是来自岸基导弹、远程火箭炮和无人机集群的饱和式攻击,目标是在瞬间瘫痪台湾所有的防御与攻击节点。在这种不对称的打法面前,台湾当局采购再多昂贵的装备,恐怕也难以扭转棋局,而美军也断然不会亲自下场卷入一场血战。 这种以台海为支点的盈利模式,也只是美国环中国战略布局的一部分。纵观过去十余年,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贸易战,再到拜登的科技封锁,美国的对华战略有一条清晰的延续性,核心就是将战略重心不断东移。 为了构筑这道地缘防火墙,美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与日本、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安全合作,军事演习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仿佛是在中国周边的敏感地带不断播撒火种。 美国空军将领米尼汉在内部再三强调,需为2025年可能爆发的战事做好战术准备,要求部队训练时务必“直击敌方关键处”,力求“首次打击”便达成致命效果。 与此同时,美国防长奥斯汀承诺协助澳大利亚建立导弹和重炮生产线,其产能明确指向印太,时间规划也与米尼汉的备战论调惊人地吻合。 作为回应,解放军东部战区据传在2025年春季秘密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海峡雷霆—2025A”联合演习,大量舰机编队密集穿越台海水域,与美方设定的时间点形成了危险的呼应。 美国的布局甚至延伸到了太空,其正在构建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名义上是防御,但在大国博弈中,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战略威慑。 然而,在这场力量的再平衡中,中国日益增长的硬实力,正成为美国战略困境的根源。 首先,中国的核武库是终极的战略底牌。其次,中国拥有庞大且能够自我造血的工业体系,足以在长期消耗战中自给自足,这与严重依赖外部供应链的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再加上14亿人口赋予的巨大动员潜力,以及在短周期内快速研发并量产先进武器的能力,都让中国成为一个极难被击垮的对手。 特别是2027年作为解放军建军百年的里程碑,近年来大批新型战舰下水、先进战机服役,标志着其现代化建设已攀上一个关键高峰。 换个角度看,美国在印太区域的军事安排,反倒透着些难以应对的窘迫。按照赖岳谦的分析,美军印太司令部虽然号称有三十万人,可部署在日韩的五万多兵力,完全在解放军北部战区的导弹射程之内。 而远在关岛和澳大利亚的基地,也同样暴露在055型驱逐舰和轰-6K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下。华盛顿对此心知肚明:在西太平洋,它早已没有单独与解放军抗衡的绝对把握,中美在该区域的军事力量对比,天平早已不再向美方倾斜。 这或许才是美国近年来急于拉拢日、菲、澳、印等国构建联盟的根本原因——它已无力独自支撑其霸权地位。
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警告,美国极可能在2025至2027年间对中国发动战争!
经略简料
2025-08-12 15:2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