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休战将到期,特朗普不批准延长期限,却要求中方3倍增购美国大豆。 8月12日,中美之间那场牵动全球神经的“关税休战”协议正式到期。按理说,双方代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谈得好好的,同意把暂停加征关税的期限再延长一段时间,给紧张的贸易关系松松绑。 可谁曾想,协议到期前夜,特朗普愣是没在延期文件上签字。正当大家以为新一轮关税战要打响时,他却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话,点名要中国把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增加三倍”。 要说特朗普这招,可不是第一次玩了。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候,他就拿大豆当武器。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立刻反击,对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 结果中国进口商三天内转头就从巴西买了240万吨大豆,直接把美国豆农的“饭碗”端走了一半。美国豆农急得跳脚,特朗普政府这才慌了神,后来不得不通过补贴安抚农民。历史教训就在眼前,可特朗普似乎不长记性,如今又想故技重施。 这次他要求中国“三倍增购”大豆,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就在8月12日协议到期前几天,中美谈判代表还在斯德哥尔摩磋商延长休战的事宜,双方甚至已经发布了联合声明,美方承诺“继续暂停实施24%的关税”。 眼看协议顺延已成定局,特朗普却突然卡壳不签字,转头就抛出大豆采购要求。这分明是左手攥着关税大棒,右手伸过来要订单,逼中国用真金白银换他松手。 特朗普为什么总盯着大豆不放?因为大豆对美国农民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美国豆农近一半的大豆都卖到中国。特朗普心里清楚,只要中国多买大豆,美国农业州的选票就能稳住。 可他忘了,中国大豆进口的渠道早就多元化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大豆一样能满足需求,真要较劲,美国豆农还得吃亏。 中美经贸本该是互利共赢的事,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美国农民赚了钱,带动乡村经济。人民日报早说过,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可特朗普非要把它变成“跷跷板”,今天加关税,明天要订单。 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派,连美国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有美国政府官员私下承认,关税对峙“难以为继”,短期内必须缓和。可特朗普偏要逆势而为,拿大豆当人质。 其实中国对大豆采购的态度一直很务实。市场需求在哪,订单就下在哪。但合作得讲平等,不能一方挥舞大棒,另一方还得笑脸相迎。特朗普想用“三倍增购”换关税休战,但他大概忘了,真要是把中国逼急了,美国豆农的损失,恐怕比关税战还惨烈。 特朗普以为捏住大豆就能捏住中国的命门,却没看清全球贸易的棋局早已改变。中国手里有的是牌,巴西的大豆田、俄罗斯的麦田,都能替代美国的供应。 倒是美国豆农,经不起他这样折腾。关税休战延期与否,本该是谈判桌上的正经事,可特朗普非要玩这种“加价再谈”的把戏,到头来只会自食恶果。毕竟,生意场上的规矩是诚信,不是讹诈。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美关税休战将到期,特朗普不批准延长期限,却要求中方3倍增购美国大豆。 8月12
全球秒报君
2025-08-12 11:27: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