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巡山故事]翟思平:坚守28载守护万亩翠绿

金台资讯 2025-08-12 09:42:53

编者按:

他们踏过晨露密林,数过年轮岁月;守护珙桐展翅,聆听白鸟啸鸣……这些巡山路上的寻常故事,藏着贵州生态发展的密码,更写满人与森林相守的深情。值此8・15全国生态日之际,人民网特别推出“护林员・巡山故事”系列报道,愿这些故事能让更多人读懂守护的意义,化作绿水青山间的生生不息。

清晨7点,薄雾还未散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的林间小道上已响起沙沙的脚步声。58岁的翟思平身着迷彩服,提着细长的弯刀,水壶在腰侧轻轻晃动,工作证上的照片已有些泛黄。“走,今天先去玉合田那边看看,昨天预报有雨,怕有些路段滑。”他回头对身后的生态护林员叮嘱道,声音里带着山间晨露的清润。

翟思平正在开展巡林工作。张雪建摄

这条从塘塘地到玉合田的4公里巡护路,翟思平走了28年。从1997年成为护林员那天起,这片4000余亩的山林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坐标。“刚开始那几年,哪有现在的步道?全是荆棘丛里踩出来的路。”他随手拨开挡路的枝丫,指腹上厚厚的老茧蹭过树皮,“那会儿工资才140块一个月,每天从放珠镇长沟村的家走到林场,单程30分钟,一天两趟,走了17年。”

翟思平打开手机软件开始巡护。邱雪摄

2014年以前,交通不便和经济拮据让“走路上班”成了翟思平的日常。妻子在家务农带三个孩子,家里大小事全靠她一人扛。“她总说山上离不开人,我就把家守好。”妻子的话语里没有怨言,只有理解。但只要下班回家,翟思平总会抢着带娃、扫地……亏欠家里太多,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翟思平正在林区巡林。文杰摄

2015年,一家道路工程公司找上门,开出5000到8000元的月薪请他当驾驶员,包吃包住的条件足够让这个拮据的家庭改善生活。“我走了,这林子谁管?”翟思平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每天在林子里转,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哪舍得走?”

生态护林员周训忠跟着翟思平巡山一年多了,最佩服的是老翟的“铁腿”和“火眼”。“在林子里走一天下来,我还是会感觉到小腿酸胀。而老翟从没说过一句累!”周训忠说,“听老翟给他说,2023年夏天电线短路引起火情,他第一时间发现,随即便带着在林场旁边村卫生室当村医的儿子翟炜砍出了隔离带。当时翟思平的迷彩服被火星烧出好几个洞,手上全是被树枝划破的口子。”他说林子就是命,拼了命也要保住。"

翟思平正在清理歪倒的树枝。邱雪摄

2019年以前,22年翟思平都是一个人巡护自己的管护区域,2019年有了4名生态护林员的加入,翟思平作为林管员,带领大家一起管护塘塘地至玉合田区域,把巡山作为一项守护家乡的事业,翟思平在山林里越走越有劲。

在翟思平的管护记忆里,总是记着比家事更清楚的林情:“3月12日,塘塘地发现1只幼猴”“5月20日,玉合田片区新增2处防火警示牌”“9月3日,清除林下可燃物20余公斤”。28年来,除了2024年因手术请过半个月假,翟思平从没离开过岗位。“躺病床上也不安心,每天用手机问巡山情况。”周训忠说,老翟总说“看山是乐趣,巡护是责任”。

翟思平和生态护林员一起在管护区巡护。邱雪摄

如今的拱拢坪林场,早已不见当年盗伐树木的影子。“以前得24小时蹲守,现在不用了。”翟思平笑着指向林间,几只画眉鸟扑棱棱飞起,远处传来野猪的哼唧声,“野鸡、野兔、猴子天天见,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用心护林,翟思平多次被评为优秀护林员,2021年,他光荣入选“贵州好人榜”,奖状被他仔细压在堂屋抽屉里。“比起荣誉,我更在意林子的变化。”他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林海,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5%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森林氧吧”。

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文杰摄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穿过枝叶洒在翟思平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用弯刀轻轻拨开挡路的藤蔓,继续向前走去。这条4公里的巡护路,他还要一直走下去,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初心守护这片他深爱的绿水青山。(邱雪)

0 阅读:0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