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泽连斯基对俄的强硬态度?孙玉良:他是一位“悲情英雄”】
美俄元首将在2025年8月15日阿拉斯加进行会谈,商量结束俄乌战争的条件。非常有可能敦促乌克兰“以土地换和平”。乌克兰和欧洲诸国上不了谈判桌,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很恼火,于是他通过媒体公开表态“乌克兰领土一寸也不能让”。如果单从骨气上看,泽连斯基确实是一位乌克兰英雄。但在国际政治的丛林中,弱国与强国的对抗往往如同螳臂当车,结局早已注定,所以他这位“英雄”注定是一位“悲情英雄”。
即便泽连斯基嘴上“不让”一寸领土,乌克兰有实力收回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吗?在美欧的全力支持下都打不赢俄罗斯,别说失去美国的支持了。历史一再证明,缺乏足够实力却选择与强国硬碰硬的国家,最终只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以及中东地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对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弱国若没有以弱胜强的本事,明智的选择应是避免硬杠,转而寻求更灵活的生存策略。
泽连斯基勇则勇矣,但政治上的战略眼光和外交上的政治手腕显然还欠缺。乌克兰的悲剧,是一种理想主义与客观现实的碰撞。乌克兰几任总统都想加入北约,幻想傍一棵大树,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但客观现实是,这种想法太理想主义了。俄罗斯不允许,北约也没有胆量吸收,所以这只是乌克兰的单相思,一头热,很难办到。我一点也不亲俄,但我认为俄罗斯是“一头北极熊”,与“兽王”平级的存在,惹恼了它是要承担严重后果的。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选择与俄罗斯正面硬杠,结果失去了克里米亚和东部大片领土。2022年俄乌全面战争爆发,乌克兰虽然获得了西方的大量援助,但在与俄罗斯的消耗战中,国家经济几近崩溃,人口大量流失,基础设施被摧毁,这就是残酷的结果。
乌克兰的抵抗精神固然可敬,但现实是残酷的。面对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强国,乌克兰的硬杠并未换来真正的胜利,反而让国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乌克兰的教训在于:弱国在对抗强国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外部绝对支持,盲目硬杠只会让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更明智的做法或许是在冲突初期寻求外交妥协,放弃加入北约,避免国家被彻底打烂。
其实在俄乌战争发生之前,中东地区就有活生生弱国硬杠强国的例子,弱国巴勒斯坦与强国以色列的对抗持续了数十年,哈马斯等组织不断通过暴力手段挑战以色列,但每一次的“硬杠”都换来更猛烈的报复。巴勒斯坦人的抗争精神固然令人动容,但现实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击败以色列,每一次的硬杠只会让巴勒斯坦人承受更多苦难,现在可能连加沙地区也要彻底失去了。巴勒斯坦的悲剧提醒我们:弱国若无法在实力上压倒对手,盲目硬杠只会让民众陷入无尽的战争循环。或许,通过外交谈判和国际社会的斡旋,逐步争取权益才是更现实的生存之道。
历史上,弱国在面对强国时,并非只有硬杠一条路。许多国家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在夹缝中求得了生存。比如瑞士作为欧洲小国,数百年来坚持中立,避免了卷入大国战争,从而保全了自己;新加坡在独立初期面对强大的邻国,选择与各方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最终成为富裕国家;冷战期间芬兰面对苏联的压力,选择在不牺牲主权的前提下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避免了被吞并的命运。这些例子无不表明弱国并非一定要与强国硬杠,灵活的外交策略和务实的选择同样可以赢得生存空间。
弱国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要的是智慧而非蛮勇。硬杠强国固然能展现民族气节,但若没有以弱胜强的本事,最终只会让国家付出惨重代价。乌克兰和巴勒斯坦的悲剧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妥协、周旋和外交智慧才是更现实的生存之道。弱国的目标不应是“战胜强国”,而是“保全自己,等待时机”。在这方面,中国选择了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和平发展自己,避免与强国美国硬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需要战略家的,中国有幸几任领导人都雄才大略,新加坡有幸出现李光耀那样的战略家,这都是成功的案例。而泽连斯基显然不具备战略家的资质,他最多会以抵抗俄罗斯的“悲情英雄”写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