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外国人怎么撤出台湾,各国想了2天2夜,也没找到好办法 台海局势越紧,话题就越直接——一旦开打,怎么把在岛上的近百万外国人撤出去?两天两夜的推演,东南亚国家和一群西方智库人士都没找到靠谱的答案。 赖清德搅局,台海风险走高 赖清德上台后,几乎把挑衅大陆当日常。外交、军演、舆论,不断踩“一中”红线。大陆的回应也很清楚:军演增多,八一建军节直接点名台独,强调台湾问题绝不让步。 外界的解读很一致——北京耐心有限,武力统一不再只是可能性,而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现实。赖清德自己心里也有数,所以才频频想往美国跑,试探美方态度。 百万外国人,九成是东南亚人 台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岛上常住外国人接近100万,其中94%来自东南亚——印尼、越南、菲律宾的公民最多。这些人大多是劳工,平时存在感不高,一旦局势失控,撤离他们就成了大问题。 东南亚国家的海空运力量有限,过去也没有大规模撤侨的经验,更别提是在台海这种可能被全面封锁的战区。兵推的假设很直接:如果大陆真动手,时间窗口可能短到几天甚至几小时。 海空通道,都靠不住 推演的结论之一是——台湾自己的港口和机场根本撑不住百万级的转运需求。 高雄港一年集装箱吞吐量刚过1000万标准箱,和上海、新加坡这种枢纽没法比。用小船转运,人挤人,不出事都难,一旦发生踩踏或事故,救援几乎不可能。 空运更不现实,台湾的航空运力即使不停飞,也远远不够支撑百万规模的撤离,何况战时空域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最关键的,解放军一旦宣布封锁,台海出入口全在大陆掌控下。大陆不点头,任何撤离行动都是空谈。 兵推的前提:必须得到大陆同意 这次兵推的主持方是英国一家智库,找了40多名亚太现役、退役军官和安全专家。推演前就明确,如果大陆不允许撤离,没人有办法突破封锁;如果允许,那得找一个既能承接转运,又不愿卷入冲突的中转地。 新加坡一度被讨论,因为它和中国关系相对稳定,港口条件也不错。但问题是,新加坡面积小,安全顾虑大。它虽然有“星光部队”在台湾训练,但自己也担心被卷进台海冲突,一旦站错队,后果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新加坡的态度很微妙——既不想和中国翻脸,也不想被人怀疑在帮台湾。台海一旦开打,新加坡愿不愿意开放港口做中转,谁都不敢打包票。 东南亚国家的现实选择:先沉默 相比智库里的假设,东南亚国家更现实。他们清楚,自己的军力和运力在中国面前没有任何筹码,公开表态只会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所以在推演里,面对“怎么办”的问题,东南亚代表多半选择沉默——等局势明朗再说。真打起来,先看大陆的态度,再决定撤不撤、怎么撤。 这不是逃避,而是现实。硬闯台海去救人,不仅救不了,可能还会把自己和在台公民一起困住。 没有好办法,才是兵推的真实结论 两天两夜的兵推,没有神奇的方案。海路、空路都不稳,时间窗口短得吓人,前提条件几乎全部取决于大陆的决定。 换句话说,百万外国人的撤离,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谁能跟北京谈妥,谁才有机会带人走。没谈妥,连船都不可能开进来。 这场兵推的意义,不在于想出办法,而在于让相关国家面对现实:台海一旦开打,局势会比预想的快得多、封锁会比设想的严得多。到时候,手里没有和北京直接沟通的渠道,再多的船和飞机都只是摆设。 在这种局面下,兵推能给的最好建议,其实是——别等到开战再考虑撤人。 参考资料: 《台湾常住外国人接近百万 东南亚占九成以上》新华社。 《英国智库组织台海冲突兵推 东南亚国家撤侨难题凸显》环球时报。
最近因为美国加征关税,我发现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过去,台湾国民党如夏立言、蒋万安、
【290评论】【1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