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40万天价一针的肝癌特效药“钇90微球”,虽然治愈率极高,但大多数患者

韫晓生 2025-08-11 17:16:43

[中国赞]40万天价一针的肝癌特效药“钇90微球”,虽然治愈率极高,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用不起,可就在今年4月,这种药的价格竟会下降13倍,变成3万多一针,是谁改变了这个现状,造福了万千百姓?   (信源:扬子晚报——《微小“核弹头”威力大,精准射杀肝肿瘤》)   当一款能将癌症患者生存期从3个月延长到2年的特效药,价格在短时间内从40万元骤降至3万元,这确实是一场“雪崩”。然而,这场风暴在国际上却引来了截然不同的声音。部分手握技术垄断的欧美药企公开指责,称这是在“扰乱市场规矩”。   究竟是谁,敢于挑战这套昂贵的规则?又是谁,用行动为无数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生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新“标价”?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走进那些曾被绝望笼罩的中国肝癌病房。中国是肝癌大国,每年的新增病例占全球的一半。更残酷的是,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近七成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彻底失去手术机会,五年生存率仅有14.1%。   在这些病房里,医生们最怕听到的,不是病人的呻吟,而是一句轻声却无比沉重的“大夫,我们回家吧。”这句话背后,是一个家庭面对天价治疗费时的无力与心碎。   进口“钇90微球”的出现,曾是一道希望之光。它是一种高效的靶向治疗手段,一针下去,就可能将患者仅剩3个月的生命,延长到以“年”为单位。   可是,这道光标价40万元。这笔费用如同一堵高墙,将希望牢牢锁在墙内,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只能隔墙遥望。生命,在这里被标上了残酷而直接的价格。   不过,总有人不愿向这不公的规则低头。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就是无解的现实时,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决定做点什么。   他亲眼目睹了太多家庭因病致贫、因价弃疗的悲剧,深知要让患者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救命药”。2017年,他正式组建团队,向“钇90微球”这一尖端技术发起了冲锋。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不好走,他们面对的是来自西方的双重封锁。最开始的时候连实验设备他们都不卖给我们。甚至在学术交流会上,他们还嘲笑我们,就算给了我们图纸,我们也造不出来。   除了技术壁垒,内部的科研探索也屡屡碰壁。从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每一步都充满失败。他们曾尝试沿用国外的树脂和玻璃材质路线,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实验室里那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失败日志的本子,见证了团队连续数月无休的艰难。   面对绝境,这群憋着一口气的中国医生,决定另辟蹊径,不再模仿,而是超越。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全新的材料——炭。这个看似有点“土”的转向,却让外国专家大跌眼镜。   团队惊喜地发现,他们研发的新物质,不仅成本低,而且还可以在体内溶解。更关键的是,这种物质可以更精准的投向肿瘤。对5厘米以上大肿瘤的杀伤效率,甚至超过了昂贵的进口药。   所有人的坚守,终于在2023年的春天结出硕果。国产“钇90炭微球”正式获批上市,价格也随之从四十万断崖式地降到三万多元。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降价,更是一场颠覆性的胜利。   从那一刻起,中国肝癌患者的治疗,再也无需看外国人的脸色。那些曾被天价药判了“死刑”的患者,也终于迎来了新生。这场胜利,响亮地回应了那些“扰乱市场”的指责——它打破的不是市场,而是用技术壁垒构筑的冰冷垄断。   面对赞誉,滕皋军院士却很清醒。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对于治疗,他知道更应该从源头遏制。于是他又投身到新的研究中。   在他看来,“让老百姓少得病,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这恰恰是对那些所谓“市场规矩”的终极回应——医学进步的目的,不应只是为了创造利润更高的商品,而是为了维护最基本的生命尊严。   在这场生命与资本的博弈中,到底什么才是“合理”的市场规则?是遵循资本逐利的旧有逻辑,还是将生命的价值置于其上?   从四十万到三万的背后,是中国科研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也用行动证明了,当一群人拼尽全力为生命“搏命”时,就足以打破“有钱才能活命”的残酷规则。

0 阅读:75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