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钱多,但人不傻!2036年奥运会,谁都不愿意接,国际奥委会都开始暗示某个东

文史小将 2025-08-11 16:39:15

中国是钱多,但人不傻!2036年奥运会,谁都不愿意接,国际奥委会都开始暗示某个东方大国了。你们爱谁办谁办! 有些事,现在得换个角度看了。 比如奥运会,搁在以前,那是全世界都想争的荣誉。 可到了2036年这届,情况完全反了过来,谁都不想接这个摊子。 国际奥委会没办法,开始有意无意地看向中国,话里话外都透着希望我们能再次站出来,展现大国担当。 这番景象,确实让人感慨。 但热闹归热闹,账要算清楚。 我们的人民心里都有一本账,这笔钱该不该花,花得值不值,大家看得明白。 现在很多国家一听到要接办奥运会,就直摇头。 原因很现实,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而是一场烧钱的大工程。 光是场馆建设就要砸下去一大笔钱,比赛运营、安保、交通、志愿者培训、运动员和观众的接待,也都是一笔笔天文数字的开销。 更糟的是,比赛一结束,问题才刚刚开始。 那些为奥运专门修建的场馆,如果没有后续利用计划,很快就会闲置荒废,反而成了城市的长期负担。 之前不少主办城市就吃过这个亏,花了巨资修的体育馆赛后落满灰尘,维护费用一年也得好几千万。 除了钱的问题,还得看民众买不买账。 举办奥运意味着大规模施工、交通拥堵、物价上涨,不少居民担心生活节奏被打乱,抗议声此起彼伏。 综合下来,难怪越来越多国家对申办这事敬而远之。 我们再来看看国际奥委会都找过谁。 印度总理莫迪这几年对奥运会的热情可谓是溢出屏幕,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说印度一定要申办奥运会,甚至还画了不少“宏伟蓝图”。 长期以来,印度在很多领域都抱着一种“中国能做到,我也能”的心态,体育也不例外。 看到北京奥运会办得风风光光,印度自然也想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次“主场实力”。 早在2024年10月初,印度就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申请书,《今日印度》等多家媒体在11月密集报道此事,渲染了一番“历史性时刻”。 不过热情是一回事,硬实力又是另一回事。 拿巴黎奥运会来说,印度代表团的成绩单有些尴尬,1枚银牌、5枚铜牌,总排名第71位。 对比一下就很直观,中国游泳名将张雨霏一个人收获的奖牌数,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印度队。 至于能否拿下20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光有热情和申请书还远远不够。 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影响力、体育竞争力,这些都是国际奥委会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印度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硬实力考验。 韩国这边,首尔也抛出了申办计划,说要利用1988年奥运会留下的旧场馆,翻新之后重新上阵,听上去既怀旧又省钱。 但一旦摊开账本,现实就泼了冷水。 那些场馆经过几十年风吹雨打,早已老化严重,要想翻新到符合国际标准,少说也得数十亿。 韩国民众没那么好糊弄,平昌冬奥会亏损的阴影还没散去,不少人直接走上街头抗议,不愿为此再掏腰包。 其他候选地也各有各的难处。 卡塔尔资金和场馆条件都不缺,但酷热的夏季气候几乎让夏季奥运会无从开展。 至于埃及和南非,国内还有一大堆民生和基础设施问题要解决,申办奥运对他们来说就是“心里想,钱包不同意”。 正因为看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国际奥委会才又想起了中国。 毕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得太成功,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问题是,时过境迁,我们自己的想法也变了。 首先就是一笔经济账。 2008年我们花了三千多亿,办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 但光鲜过后,许多专门修建的场馆就闲置了,每年光是维护就要花掉几千万。 另外就是一笔需求账。 十六年前,我们确实需要奥运会这个平台,让世界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 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就在天上运行。 我们已经不需要通过举办一场大型运动会来证明自己,国家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上。 最后还有一笔情感账,这笔账最伤人。 国际奥委会一边希望我们出钱出力,为他们解决难题,另一边在赛场上却没给过我们应有的尊重。 巴黎奥运会期间,他们对中国游泳队一天检查三回,严重干扰运动员备战。 而对有些明显体力透支的美国选手,他们却视而不见。 这种做法,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说到底,2036年奥运会找不到主办城市,根子在奥运会自己身上。 它的运营模式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把所有压力都压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身上,这种模式已经走不通了。 所以,面对这次的情况,我们的态度很清晰。 办或者不办,我们会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来判断,而不是被任何外部的言论所左右。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0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