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华人移民美国的人几乎全部失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移民的成功不成功,最重要的是看两点。第一点,移民后这个族群的人口有没有在不断的增长。第二点,要看移民后这个族群有没有一定数量,进入美国的顶层圈。 从数据上看,华人在美人口增长态势并不乐观,2000年到2005年,亚裔美国人年均增长3.9%,2015-2019年,这一数据下滑至2.4%,而华人的增长曲线比亚裔整体还要疲软,美国人口普查局2023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2022年华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1.1%,不仅被印度裔的3.7%甩在身后,甚至赶不上越南裔的1.8%。 而且,2022年有近12万华人放弃美国国籍或绿卡,这个数字是2010年的6倍,相当于每年凭空减少一个中等规模的华人社区。 为啥增长这么磕碜?先看看生孩子这件事,美国农业部统计,纽约华人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平均要花31万美元,这还不算课外辅导班和大学学费,对比之下,洛杉矶的墨西哥裔家庭平均只花19万,人家敢生三胎,华人家庭生二胎都得扒层皮。 2022年华人生育率1.2,比日本还低,连非洲裔2.1的一半都不到,再看新移民,2023年美国职业移民配额里,华人获批率比印度裔低42%,连H-1B签证抽签都得跟全球抢名额,去年中签率只有14%,可以说比中彩票还难。 还有进顶层圈这事儿,简直是公开的笑话,美国财富500强企业里,华人CEO只有2位,还都是科技公司的技术出身,而印度裔有13位,横跨金融、医药、零售多个领域。 政界更惨,参议院100个席位里华人占0,众议院435席里勉强有5个,还都是加州、纽约这些华人扎堆的选区。 反观犹太裔,占美国人口不到2%,却在参议院占了10个席位,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这类核心岗位更是常客。 有人说华人聪明,能在学术界出头?麻省理工2023年的报告显示,全美顶尖大学终身教授里华人占8%,但校长、院长级别的行政岗位里华人占比不足1%,斯坦福大学校董会20个人,连个华人面孔都没有,硅谷倒是有不少华人工程师,可谷歌、Meta的核心决策层里,华人连个影子都见不着,倒是印度裔把首席运营官、首席产品官这些实权岗位占了个遍。 这背后的门道其实很简单,美国的顶层圈子从来都是论圈子排座次的,犹太裔有华尔街撑腰,印度裔靠老乡拉帮带,墨西哥裔凭选票要话语权,华人呢?要么埋头搞技术当工具人,要么扎堆开餐馆、做贸易,根本没形成像样的政治或经济合力,去年旧金山唐人街想争取政府拨款翻新,结果被拉丁裔社区挤掉名额,连当地华人议员都帮不上忙,这就是现实。 反观国内,2023年一线城市人才引进计划里,海外归国华人占比达38%,其中60%进入了企业核心管理层,杭州、深圳的创业园区里,华人创业者平均3.5年就能拿到A轮融资,这在美国得熬到头发白,更关键的是国内没有那层看不见的天花板,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能当政协委员,广东的技术专家能进院士班子,这种上升通道在美国的华人想都不敢想。 说到底,移民成功与否,看的不是护照上的字,而是你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根、发声,华人在美国既没形成人口规模,又挤不进权力核心,说白了就是给人家打工的,在异国他乡当“边缘人”!
钱都是怎么去的境外?买公司?澳大利亚很多低调的年轻华人,一天消费都是4-10万澳
【95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