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10 21:17:30

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距离不到100米时,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他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也未有的战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一声枪响在山东栖霞的山间炸裂,打破了滚滚烟尘和轰隆隆的飞机声,一架日军飞机在空中剧烈晃动,像喝醉了一般失去控制,最终拖着浓烟一头扎进了远处的山坳,这不是炮火、也不是高射机枪的功劳,而是来自一支普通步枪的精准一击,这一枪,出自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八路军战士之手,他的名字叫宋岭春。   要说这场奇迹般的枪击之前的故事,还得从更早的日子说起,宋岭春出生在1925年的山东山区,那是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都靠山吃山,他的父亲是个猎人,靠打野味换口粮,宋岭春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时间久了,眼力和耐性也练了出来,年纪轻轻,他便能在林间追踪猎物踪迹,抬枪不慌不忙,弹无虚发,村里人都记得这个孩子,个头不高,却枪法惊人。   等到1942年,日军在山东的压迫愈演愈烈,烧杀抢掠几乎成了每日家常,那年,宋岭春才17岁,但他早已对这些侵略者忍无可忍,他放下手里的锄头和猎枪,毅然加入了八路军,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到了部队,他的枪法再次让人刮目相看,由于从小打猎练出的本事,他在训练中表现尤为出色,领导很快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将一支性能良好的日军步枪分配给他,还安排他去抗大系统学习军事技术,那支三八式步枪,宋岭春视若珍宝,每次擦拭都仔细得像照顾亲人一样,他知道,这支枪可能就是他保命、也是救人的关键。   抗大的学习结束后,他被调回部队,分到205连随部队行动,那时候的八路军,武器紧缺,不少战士仍用老旧步枪甚至土枪,飞机、大炮,八路军几乎望尘莫及,而敌人却装备精良,空袭更是家常便饭,但正是这份差距,让战士们更加坚强。   那天中午,战士们正在山村里吃饭,天上突然响起刺耳的轰鸣,不用多想,敌人的飞机来了,连长当即下令全连疏散,大家迅速奔向山坡后方,趴伏在草丛、沟壑之间,四架敌机呼啸着从天边掠来,盘旋、扫射,山村很快陷入火海,房屋被炸塌,浓烟滚滚,哭喊声、爆炸声交织成一片。   宋岭春趴在一片高草中,三八大盖紧握在手,他的心里翻江倒海,却强迫自己冷静,他知道,此时开枪可能暴露全连位置,一旦敌人发现目标,更猛烈的轰炸将接踵而至,他紧紧盯住上空的敌机,等待着任何可能的机会。   这时候,一架飞机低飞而过,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它贴着树梢飞行,机舱内飞行员的身影清晰可见,那一刻,宋岭春的身体几乎是靠本能做出反应,他快速判断距离与速度,估算提前量,调整枪口,屏住呼吸,扣动扳机。   枪声在爆炸间隙中响起,仿佛天雷滚过,这不是一阵扫射,只是一发子弹,但就是这一发,准确击中了目标,那架飞机先是轻微摇晃,接着剧烈抖动,然后失去控制,像脱线的风筝般跌向山谷。   战友们都愣住了,这种事情从未有人听说过,更别说亲眼见到,用步枪打下飞机?简直匪夷所思,但事实就在眼前,那片山头火光冲天,飞机残骸燃烧着冒起浓烟,剩下的几架敌机似乎也被吓到了,很快调转方向,飞离了战场。   战斗结束后,连队上下都在谈论这不可思议的一枪,连长最初以为有人违反纪律擅自开火,满脸怒气而来,得知事情原委后却忍不住拍着宋岭春的肩膀直点头,不久之后,这件事传到了上级,甚至登上了部队简报,宋岭春因此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成为全连的骄傲。   但他自己却并没有太多欢呼,他知道这次成功有经验、有技术,也有一点运气,他没有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而是把它当作一次警醒,战场上,任何一枪都可能决定生死胜负,但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必须背负责任。   他开始主动总结这次射击的经验,把如何判断提前量、如何估算飞行速度和角度的技巧分享给战友,他不藏私,把自己的本领尽可能传授给每一个人,连队的射击训练因此大有提升,不少新兵也逐渐成长为可靠的火力支撑。   战斗还在继续,宋岭春也在不断成长,他参加了多次战斗,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为班长、排长,每当有新兵加入部队,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训练他们,他常说,敌人强不可怕,怕的是我们自己不努力,他不信神枪是天生的,他信的是日复一日的苦练和一分一秒的坚持。   战火结束后,宋岭春没有选择继续留在部队,而是回到地方,从事农林水利建设,他曾是战场上的英雄,但回归平凡生活后依旧踏实肯干,提起当年用步枪打下飞机的事,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说那是战场上的一瞬间,真正重要的是后来大家都活下来了。   信息来源:半岛网——发现青岛:18岁 他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