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刘锡琨执行完任务后,特意拐到六天务村,探望秘密在此地养病的战友王金英,没承想,两人寒暄时却被敌人包了饺子。 一个普通的探病之行,竟成了生死考验。1940年深秋,山东桓台籍抗日英雄刘锡琨完成侦察任务后,本可直接返回驻地,却因战友情深,特意绕道六天务村探望生病的王金英。谁料想,这次看似平常的探望,却引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包围战。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山东大地上活跃着无数抗日英雄。刘锡琨和王金英这两位桓台老乡,走的是截然不同的抗日道路。刘锡琨绰号”飞天神鹰”,是个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侦察高手,枪法精准,行动如风,多次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而王金英则是个年轻的女革命家,出身地主家庭却毅然投身革命,专门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王金英(1921—1941),女,桓台县人。出生地主家庭。1938年春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经常孤身去做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到鲁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从鲁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回来后,王金英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安排她到相对安全的六天务村养病。 六天务村虽然靠近县城,处在日军控制区内比较危险,但交通方便,便于送药治病。王金英在这里已经住了一段时间,平时很少出门,即便偶尔外出也格外小心。可是她的行踪还是被一个贪图赏钱的汉奸发现了。这个汉奸为了那点可怜的赏银,早就暗中观察了好几天,确认了王金英的身份后,立马跑到日军据点报告。 1940年,日军全年对抗日根据地千人以上的”扫荡”达到46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4次,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中队长听到汉奸的报告后欣喜若狂,当即召集了三十多名日军和二十多名伪军,准备来个突然袭击。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锡琨出现了。他刚完成一次重要的侦察任务,本来应该直接回驻地汇报情况,但想到战友王金英正在附近养病,便特意买了些补品前去探望。两人在屋里聊着战况和身体情况,谁知道外面已经被敌人包围得水泄不通。 危急时刻,还得是刘锡琨这样的老战士。他警觉性极高,即使和战友聊天也不忘观察周围动静。当发现有日军士兵从墙头探出脑袋时,他毫不犹豫地开枪击毙了对方。枪声一响,包围圈彻底暴露。面对数十名敌人的包围,刘锡琨冷静地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 他朝着院门连开两枪,然后大喊:“刘锡琨在此,不怕死的只管来!”院外的日军中队长一听这个名字就害怕了,原本以为只是抓个养病的女八路,没想到碰上了大名鼎鼎的”飞天神鹰”。看着地上倒下的士兵和那精准的枪法,日军中队长确信这就是传说中的刘锡琨。 恼羞成怒的日军中队长把汉奸一顿痛打,骂他消息有误,然后一脚把汉奸踹进院子里,随即又是一声枪响——这个贪图赏钱的汉奸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敌人围而不攻,只能隔着院墙胡乱射击。此时屋里只剩下王金英一人坚守,因为刘锡琨已经悄悄从屋顶的烟囱口钻出去搬救兵了。 时间不长,刘锡琨就带着援军赶了回来。他们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突袭,与院内的王金英里应外合,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原本想立功邀赏的日军中队长万万没想到会遭到反击,匆忙指挥部队突围,但为时已晚。经过激烈战斗,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后狼狈逃窜。 这次六天务村的遇险虽然化险为夷,但也敲响了警钟。此后王金英更加小心地隐蔽养病,而刘锡琨则继续在抗日战场上驰骋。后调鲁北抗敌自卫军独立营担任宣传工作。1941年5月25日,在广饶县大王桥被日伪军包围,敌众我寡,独立营伤亡重大。在撤退时,王金英顽强抗击敌人。不久,其肺病复发,经清河军区医院治疗无效,同年9月病逝。 王金英这位年仅二十岁的女英雄,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革命者的坚贞不屈。而刘锡琨则在此后的抗战岁月中继续发挥着他的特长,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传奇英雄。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像他们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每一次看似平常的任务执行,每一次普通的战友探望,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逐步发展壮大,建立了巩固的敌后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六天务村的这次遇险,只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无数惊心动魄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但它生动展现了抗日战士们的机智勇敢和深厚的战友情谊。 刘锡琨的机智和王金英的坚韧,诠释了那一代人的血性担当。你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是什么支撑着这些英雄前赴后继?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1940年,刘锡琨执行完任务后,特意拐到六天务村,探望秘密在此地养病的战友王金英
熹然说历史
2025-08-10 20:16:1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