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最新金句:“我们绝不迎合!” 话音刚落,财报血亏4亿,每天倒闭5家店 “商业要么利用消费者无知,要么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一直在做后者。”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视频言论引发热议。 10日,“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的调侃仍在社交平台发酵,这位水果帝国掌舵人的“教育论”,正遭遇市场的严峻拷问。 余惠勇的“教育逻辑”听起来条理清晰:水果品质差异能达四五倍,好水果供不应求自然高价。 他甚至直言,想给顾客留下便宜印象很容易,只需降低品质标准。这套逻辑被深度植入商业模式,从199元年费、分13个月使用的会员体系, 到企业微信、社群、商城的数字化锁客闭环,都在践行“教育消费者”的思路。 而7000万会员、49%的复购率,也曾是这套模式成功的证明。 但现实数据却在“打脸”。2024年百果园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上年同期则盈利3.81亿元,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门店数量更触目惊心:全年净减少966家,仅剩5127家,平均每天关闭近5家。加盟商在消费疲软与超23万元单店投入的双重压力下,正加速撤离。 消费者的不满早已显现。2024年“3·15”曝光百果园将腐烂水果切块售卖、隔夜果充鲜果,黑猫投诉平台积累2900多条投诉,“坏果不赔”“价格虚高”成高频词。 有消费者晒出小票:四个进口樱桃李花了51元。更让人心寒的是价格与品质的断裂:阳光玫瑰葡萄市价几元一斤,百果园同品种卖几十元,口感却被指与菜场无异。 “花高价买馊哈密瓜,凭啥?”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共同质问。 加盟模式下的品控漏洞是重要诱因。快速扩张中,总部对数千加盟店的管控力被稀释,“三无退货”政策在部分门店沦为空谈。 消费者手握烂果索赔时,常遭遇加盟商与品牌相互推诿。 耐人寻味的是,余惠勇宣称“不会刻意讨好消费者”,但百果园却在悄悄调整策略:2024年毛利率主动降至7.4%,同比下降4%;推出“好果报恩”折扣活动,A级荔枝销量突破1367吨。 这种“不迎合”与实际妥协的分裂,暴露了高端叙事与大众市场的深层矛盾。 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百果园股价从上市巅峰一路坠落,当前1.75港元较峰值蒸发超80亿市值。 而朴朴超市、山姆会员店、社区团购等替代渠道,正以更实惠的价格和稳定的品质分流消费者。 在“70%年轻人优先考虑性价比”的当下,“教育消费者”的定位难免被讽为“教消费者认清自己穷”。 当余惠勇在镜头前重申“教育理念”时,店员们正默默更换价签——部分单品价格已悄然下调。 或许百果园该明白: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才是最真实的市场教育;失去信任与性价比支撑的“教育”,终究难以为继。 老铁们,看完百果园的“教育困局”,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消费体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
网友称“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最新金句:“我们绝不迎合!”话音刚落,
华商有精英
2025-08-10 08:31: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