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熟睡中的冯运修,突然感觉不对劲,好像是日军包围他家了。他从枕头下摸出手枪,悄悄走到厨房,准备烧毁机密文件,但下一秒,日伪特务出现在了他家墙头! 那个闷热的夏夜,北平东城的胡同里,突然传来了一阵皮鞋声。 冯运修从睡梦中猛然惊醒,他感到了危机迅速翻身下床,摸出那把勃朗枪。 冯运修的人生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应该是会有另一番的成就。 出身天津富商家庭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少爷”。 自幼锦衣玉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英文能与国外人无障碍的沟通,还写得一手好字。 若在太平年月,他或许会继承家业,或留学海外,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彻底毁掉了这镜花水月。 他亲眼目睹了日军铁蹄下华北的惨状,书斋里的他再也忍不住了。 这个外表斯文、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决定放弃优渥的生活,秘密加入军统,投身于地下锄奸工作。 他告别了钢笔与西装,选择了手枪与黑夜,化名潜伏于北平执行任务。 在军统北平站,冯运修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机敏,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令汉奸日寇闻风丧胆的“暗箭”。 他心思缜密,行动果决。 几天前,他刚在东安市场附近成功执行了一次锄奸任务。 行动干净利落,任务结束后彻底震慑了敌胆。 此刻藏在他家厨房灶膛里的,正是他刚刚整理完毕的最新情报。 一份详尽的日伪高官近期活动轨迹及内部矛盾分析。 这份情报价值连城,一旦落入敌手,不仅北平站将遭受灭顶之灾,无数潜伏的同志也将彻底暴露。 他原计划次日凌晨通过秘密渠道送出,却未料到敌人的报复会如此的迅速。 时间就是生命,更是无数同志的生命。 听到异常的冯运修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下床穿过堂屋,进入厨房。 在黑暗中,他熟练地摸到灶台,掀开灶盖,伸手探入灶膛深处拿到了那卷用油纸仔细包裹的文件。 与此同时,院墙外特务也逐渐逼近。 甚至,他们还拿着手电筒开始疯狂扫射,寻找目标,他甚至还听到了“准备强攻”的命令。 在最后的紧急时刻,他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火柴盒。 第一根,受潮,划不着,第二根,断了。 他紧张的出了一身冷汗。 第三根火柴终于燃起,他开始烧毁文件。 就在文件被完全焼尽的时候,一个特务的头探了进来。 “他在烧东西!抓住他!” 冯运修猛地转身,手中的勃朗宁手枪已举起。 “砰!砰!”两声枪响,窗口的特务,瞬间栽倒下去。 但枪声也暴露了他的位置。 更多的特务开始翻越院墙,向厨房门窗奔去。 冯运修知道,突围已无可能。 院子狭小,敌人数量众多且包围严密。 但他从未想过投降。 此刻,他想的是文件必须彻底销毁,为同志们争取哪怕多一秒的转移时间! 他利用灶台和墙壁作为掩体,进行射击。 勃朗宁手枪在他手中每一次点射,都会消灭掉墙外的一名特务。 他利用对家中地形的熟悉,在狭小的厨房内腾挪闪避,将试图冲进来的特务一一击退。 激烈的交火中,他的手臂被流弹擦伤。 灶膛里的火焰越烧越旺,文件最终化为灰烬。 看到这一幕,冯运修似乎放松了一瞬。 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 他猛地向后踉跄,撞在灶台上。 这个时候,手中的勃朗宁手枪的弹匣已经打空。 特务们见枪声停止,围拢过来,踢开厨房的门。 他们看到的,是坐在血泊中的年轻人。 一个特务头目气急败坏地冲进来,一眼看到灶膛里未燃尽的纸灰,扑过去试图抢救,却只抓到了一把余烬。 他恼羞成怒,转身对着冯运修咆哮,质问文件内容和同伙下落。 冯运修一言不发。 特务们上前拳打脚踢,试图撬开他的嘴,但回应他们的只有沉默。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冯运修的目光望向了远方,那里有他誓死守护的山河与信念。 最终,气息断绝,年仅20岁。 冯运修的牺牲使得军统北平站得以提前警觉,迅速转移,避免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本可享受荣华的富家少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最终在北平的暗夜里,用鲜血和烈火,书写了对家国最壮烈的忠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身殉国,死而无憾。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书生刺客冯运修:曾击毙文化汉奸 遭特务围攻牺牲)#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40年,熟睡中的冯运修,突然感觉不对劲,好像是日军包围他家了。他从枕头下摸出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09 16:4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