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有人建议杀了他,粟裕却说:“谁也不许动他!” “要杀要剐给个痛快,婆婆妈妈算什么本事。”汤景延面对敌人的试探冷静地说道。1943年的一天,南通日军师团长小林信男突然下令枪决汤景延,这位才投诚加入新四军的团长,神色平静,没有丝毫慌乱,表现得镇定又从容。 彼时,日伪纠集了多达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气势汹汹地朝着苏中根据地扑来,妄图以“清乡围剿”的罪恶手段将这片红色区域扼杀。 危急关头,新四军决定实施一场前所未有的秘密行动,为了从内部瓦解日伪的清乡部署,粟裕精心谋划了一个堪称绝妙的策略。他下达指令,让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带领六百多名战士佯装投降,深入敌人部队充当眼线。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汤景延带着麾下部队突袭了“崇明”警卫团。行动结束后,对外宣称打死了3名“新四军战士”,随后便转头投向了日伪一方。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那所谓被打死的3具“新四军战士”尸体,其实是此前就已经被依法执行枪决的汉奸。汤团的人把他们收拾一番,给穿上了军服,当作投名状交了上去。 日伪那边可真是欣喜若狂,立马就把汤团改编成了外勤警卫团。不仅如此,还重重奖赏了汤景延。汤景延“投诚”的消息在日伪军阵营中迅速炸开了锅。日军师团长小林听闻后,认为这是一次极好地宣扬己方影响力、震慑抗日力量的机会,特意摆下丰盛的宴席,亲自款待汤景延。 宴会上,汤景延故意绘声绘色地诋毁共产党,言语中充斥着歪曲与污蔑,他这番丑态百出的表演,成功打消了日军的疑虑,使得日军从上到下都对他深信不疑。 为了将“大汉奸”这一伪装形象演绎得毫无破绽,汤景延可谓下足了功夫。他平日里穿着十分讲究,举手投足间尽显那种骄奢与张狂。在行为表现上,他更是故意做出一副无恶不作的模样,时常在当地耀武扬威,欺压百姓。 经过长时间的苦心经营,汤景延成功地在当地营造出了令人畏惧的氛围。百姓们对他避之不及,每谈及他时,皆是满脸的惶恐与不安。 当汤景延“叛变”的消息辗转传到新四军队伍中时,众人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他。粟裕却下令谁也不许这样做。战士们满脸不解,有人质疑道:“司令员,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当汉奸吗?” 众人都觉得粟裕面对汤景延“叛变”之事选择了默默隐忍,殊不知这背后藏着他的良苦用心,实则是为了周全汤景延以及让整个精心谋划的计划顺利推进。 1943年9月29日,汤景延瞅准部下举办婚礼的绝佳时机,精心设局邀请日伪军官前来赴宴。宴席之上,众人推杯换盏,日伪军官们渐渐放松了警惕,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就在他们沉浸在酒意之中时,汤景延果断发出行动指令,平日里欺压百姓的特工站长等汉奸被当场击毙。紧接着,汤景延迅速率领部队发起暴动,他们捣毁了多个日伪据点,最终成功撤回了根据地。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看着熟悉的红旗,汤景延热泪盈眶。167天的潜伏,他带回了珍贵情报和大量物资,彻底打乱了日伪的清乡计划。1948年,汤景延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至死未向敌人屈服。 粟裕曾评价:“汤团像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搅了个天翻地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隐姓埋名,他们背负骂名,却守护光明。今天的和平,正是由这些无名者的鲜血铸就。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汤景延 文|何夕 编辑|史叔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