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313年)冬,叛将王真率川军团横扫沔阳,兵锋直指荆州。刺史周顗弃城东逃,溃兵如潮,扬州刺史王敦的急报送至武昌太守陶侃案头:“荆州若失,江南半壁尽覆!” 而此刻的陶侃凝视着地图——他的家眷、将士的亲族皆在武昌城中,但江陵已陷敌手。烽烟四起间,一个寒门出身的将领,将如何挽狂澜于既倒? 当周顗的溃军被王真军团驱赶向武昌时,王真以溃军为饵,诱使各郡援军倾巢而出,暗遣主力步骑直扑兵力空虚的武昌城。 陶侃洞悉阴谋后,面临两难——若驰援周顗,武昌必失;若固守城池,荆州全境将沦陷。但他决意铤而走险:“三日昼夜行军,轻粮简从,直插武昌!” 部将吴寄慨然应命:“忍饥十日何妨?昼战夜渔,足以活命!” 一支空腹疾行的军队,如匕首刺向叛军咽喉。 陶侃率军沿江西进,突破王真防线。士卒为护家园,风雪中赤足奔袭,三日内奇迹般抵武昌。未及休整,叛军主力已至城下。陶侃伏兵齐出,以疲弱之卒大破敌阵,缴获辎重如山,叛军溃退长沙。此役震动江左,王敦叹曰:“若无陶侯,荆州休矣!” 太宁三年(325年),陶侃升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踏入江陵时,迎接他的是满目疮痍。手下将吏沉湎清谈赌博,他当众焚毁酒器赌具,厉声道:“樗蒱乃牧猪奴戏!君子当正衣冠,摄威仪,岂能乱头养望自谓宏达?” 见路人随手扯稻穗,他立鞭笞之:“不耕而贼人稻,是为大恶!” 更推行“籴粜平抑法”,丰年收粮、灾年贱售,活民无数。 造船时他命人收集竹头木屑,人皆不解。后积雪路滑,木屑铺地;伐蜀战船,竹头为钉。百姓惊服:“陶公综理,毫发皆利国!” 数年经营,荆州竟成乐土——商旅夜行不避刀兵,田畴阡陌无闲草,“自南陵至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 江北邾城悬于敌境,众将力谏分兵镇守。陶侃独排众议:“设险御寇,正以长江耳!邾城孤悬,纵有精兵,亦难救江南。若失此地,万人皆殁!” 他亲率诸将渡江勘察,以山川地势论证天堑之利。然咸康五年(339年),继任者庾亮违其方略,遣万人守邾城。后赵铁骑南下,守军尽殁,血染汉水。时人方悟陶侃深谋:“隔江观火者生,悬城逞勇者亡。” 咸和九年(334年),七十六岁的陶侃病逝樊溪。棺椁南归时,武昌西门外竖起石碑——旧部刻其画像,百姓洒酒祭奠。成帝赐谥“桓”,祀以太牢。 这位曾“朝运百甓砺志”的寒门都督,以“分阴必惜”的勤勉、“竹屑成金”的缜密,终将破碎的荆楚锻成东晋铁盾。史家千年回望,犹见长江烟波上那道身影:一介孤吏,半世征衣,却让乱世中开出了一片“路不拾遗”的人间。
史上名将众多,被严重“吹水”的名将都有谁?01.陈庆之——7000兵马横扫中原
【1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