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芹压根儿没察觉到,自己的丈夫投身进了这项意义非凡的工程里,她只知道丈夫经常出差,有时一去就是几个月。她独自照顾老人和孩子,用微薄的工资维持家用,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连给孩子买双新鞋都要犹豫很久。 孙玉芹看着真么多钱,却表示,家里急用钱,现在不还是拿钱吃烤鸭的时候。最终,烤鸭还是没买成。这笔钱被用来还债、交学费、补贴家用。孙玉芹并非不懂于敏的付出,只是现实让她不得不精打细算。 孙玉芹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孩子生病时一个人送去医院,家里缺粮时四处借粮,甚至要忍受邻居们“你丈夫是不是不要这个家了”的闲言碎语。但她们从未抱怨,因为她们知道,丈夫在做重要的事,虽然具体是什么,她们并不清楚。 直到多年后,当于敏的身份可以公开时,孙玉芹才真正明白丈夫这些年都在做什么。邻居们纷纷来道贺,她却只是平静地说:“他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句话,道出了那一代科研人员家属最朴实的心声。她们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只是尽到了作为妻子、母亲的责任。 在暮年时光里,于敏回首往昔,愧疚之感总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这一生,最亏欠的便是家人。2012年孙玉芹去世时,他写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诗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感激。 如今,中国的科研条件早已今非昔比,科研人员的待遇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于敏和孙玉芹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它提醒我们,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奉献,也需要他们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当我们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时,不应该忘记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和他们的家人。 信息来源: 山西晚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从绝密到解禁》 极目新闻|《于敏,氢弹之父的姓名绝密28年;京九晚报——于敏的“烤鸭梦”》 文|何夕 编辑|史叔
年少时的黄毛还是向世俗妥协了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