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高

古木过去 2025-08-09 11:15:13

“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高志凯这句话,像一颗钉子,直接把话钉进了很多跨国巨头的CEO心里。十几年前,他们还在PPT里把中国标成“可选市场”;今天,如果PPT里缺了中国,董事会直接让你重写。 2024年,在医药、汽车、科技这些行业,跨国巨头们不是在加快本地化,就是在和中企深度合作。 阿斯利康一年能在中国有六十多亿美元的收入,占全球收入一成多;诺和诺德的新药也成了中国市场爆款。 反观那几家产品没换代、创新跟不上的大厂,比如默沙东,HPV疫苗销售开始下滑,不得不暂停供货。 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风向,明明白白地给企业提了个醒:跟不上变化,很快会被落在后面。 手机和汽车圈的变化也很直观,特斯拉起步时定价高,到后来越卖越便宜,订单却逐步爬升,中国工厂产能翻了好几番,零部件用中国本地供应链,产量节节高升。 苹果则始终坚持高端定位,依靠产品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吃下中国高端市场的大头。这种做法,也让苹果在华为受到限制后,地位愈发稳固。 汽车行业里的外企也深有体会,早年只要把国外畅销车型拿来就行,如今中国消费者口味变了,不只看品牌,更关注功能、智能与服务。 雷诺、日产这些车企,现在纷纷与中方合作,有的还专门成立新公司拓展出口和电动化。 中国品牌销量不断上涨,合资的光环也逐渐减弱,外企若想站稳脚跟,没办法,只有加码本地研发和供应链。 为什么会这样?中国市场体量庞大只是第一步,更关键是这里的创新和升级速度快,许多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都从这里开始发酵。 就拿飞机行业来说,空客预计在中国未来几十年能卖掉几千架客机。这些订单,把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直接摆到全球前列。 政策环境又让跨国公司更有信心,外商投资法让外企吃了定心丸,本地政府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像拜耳医疗、汉高等企业加大投资,本土供应链配合度高,生产效率提升很明显。ABB这种老牌企业,甚至把机器人生产的重心放在了中国。 而且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花钱买服务和升级体验,智慧家电、智能手表、服务型消费快速普及。 相关政策推动“以旧换新”也拉动了市场活力,很多跨国公司发现如果不跟上这种变化,根本吃不到蛋糕。市场不是静止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操作越来越离不开本地,跟十来年前那种“尝试试水”的态度彻底不同。 现在要想在中国市场有立足之地,光靠过去的品牌光环是不够的,还得在本地扎根,参与竞争,做出真正被中国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不是制裁与否能决定企业的命运,而是中国是不是愿意让你参与游戏。 留在中国,不只是为了多一份收入,而是因为这里正成为全球创新和消费的推动者,不懂跟上节奏的公司很快会被市场淘汰,这就是现实。

0 阅读:2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