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是谁教会毛主席打仗的? 】
原创 编辑卫泱 卫泱公社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从未上过军校,甚至连枪都很少摸。但他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么,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军事思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毛主席自己的回答。
1964年,在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的谈话中,毛主席说:“我这个人是不会打仗的,我的职业是教小学生的小学教师。谁人教会我打仗呢?第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是日本皇军,第三个是美帝国主义。”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毛主席的这个回答很出乎意料。
因为伟人提出的这3位,不仅都曾是我们战场上的敌人,而且为了打败他们,毛主席和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却说是他们教会自己打仗?而且还要把蒋介石排在第一位呢?
还得从1927年说起。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然发起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要知道,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毛主席最大的志愿是当一名教书先生,其次是记者。
但大革命失败后,他破旧立新,第一次有了打仗的决心,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调。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发起了秋收起义,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带兵打仗,但这场意在占领长沙的突击还没攻到目的地,大部队便已被打散。
接着,在转移的路上,不停地战斗、伤病员一直增加,再加上很多军官打骂士兵,“逃跑几乎成了公开的事”。
痛定思痛下,毛主席举行了“三湾改编”。
他把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士兵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
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连上建支部,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前委统一领导;
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
遥远而抽象的党,化为每名士兵日常可见的人和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从此萌芽。
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国共合作抗战、抗美援朝等等。
正是因为要面对强大的敌人,毛主席快速经历了从完全不懂到懂,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作战的成长历程。
当然,除了强大的敌人,毛主席终身学习的生活态度,才是他军事思想不断成熟和升华的关键。
毛主席一生手不释卷,一部《资治通鉴》读了17遍,《左传》《孙子兵法》更是烂熟于心。
而且不仅是国内经典,国外的战争著述,毛主席也认真研读,比如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苏联人写的论战略、多兵种配合作战等。
毛主席每次阅读,都会留下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正是因此,毛主席在面对不同战场,面对不同对手才会如此得心应手。
比如全面抗战爆发后,“亡国论”“速胜论”流行,可只有毛主席清楚地看清了方向,他用坚定而明确的语言告诉人们:中国不会亡,日本必败,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获得大量美国援助,可毛主席依然坚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
所以,为什么没怎么当过士兵的毛主席,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军事领袖?
除了敌人的压迫,伟人坚定的信念、强大的知识储备、终身学习的求知态度,才是他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
(来源:卫泱公社 原创编辑卫泱 作者:卫泱)
用户10xxx27
毛主席会打仗源于祖上几代都从军,几乎干过所有的军职,小时候应该听过祖上征伐、斗智斗勇的战斗故事,所以伟人年轻时就展现了大智大勇、无所畏惧的才识。《青年毛泽东》中有伟人用警察的100条枪,驱离了要进入长沙的三、四千溃兵的故事。中国出了毛主席,是华夏国运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