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爆发征兵冲突,泽连斯基同意停火,呼吁美方制裁俄罗斯 8月初,乌克兰文尼察爆发了一起反对强制征兵的抗议。 体育场外,军方征兵与民众展开对峙,警察试图维持秩序,却被汹涌的人潮推得连连后退。 这一刻,乌克兰的征兵乱象从街头怨言,彻底演变成了一场民众冲突。 乌克兰的兵源问题,早就压得社会喘不过气来。 战争打到第三年,年轻人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 征兵官员开始四处抓人,甚至上演街头强制征兵,“巴士化”成了新名词:路上走得稍慢点,就可能被一辆军用小巴拦下,扛上车送到训练营。 这次文尼察起义,就是积怨已久的结果。 7月底,泽连斯基签署新法案,要求医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同时允许60岁以上的公民在符合条件下签合同服役。 老百姓心里的火彻底被点着了:年轻人躲征兵,老人也要上战场,医学生本来学救人的,现在先学怎么打仗。 起义当天,数百市民和家属冲向征兵集结点,要求放人、堵塞道路、与警察爆发冲突。 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乌克兰国内一片哗然,国外媒体用上了“乌克兰出现征兵抗议”的标题。 国内乱成一锅粥,前线也没给泽连斯基喘息的机会。 乌东的恰索夫亚尔已经失守,波克罗夫斯克岌岌可危。俄军掌握主动权,乌军退无可退。 与此同时,美国的催促声越来越紧。 特朗普先是给了50天期限,后来嫌慢,缩短到10天;如今距离特朗普给出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最后通牒像悬在基辅上空的铁钟,一声声催得人心惊肉跳。 为了强化压力,美国不仅喊话,还亮了家底。 8月1日,特朗普下令两艘核潜艇进入“适当区域”,对俄罗斯形成远程威慑。 梅德韦杰夫不甘示弱,隔空回怼:“好戏在后头。”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宣布,将不再自我限制中短程导弹的部署。 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街头的火光、总统府里的电话铃声,像是一首交织着内乱与外压的交响曲。 压力逼到极限,泽连斯基选择了亮牌。 8月5日,他公开表态:乌克兰支持美方停火倡议,但条件是必须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 简单来说,就是泽连斯基同意停火,但得保证俄罗斯不能靠卖油回血。 这是一笔典型的政治交易。泽连斯基想用停火换喘息,但如果俄罗斯经济继续稳定,乌克兰就等于输了不明不白。 所以,他把停火附加在制裁上,让美国帮他卡住俄国的经济命脉。 这一姿态既是向国内民众交代:我没有轻易认输;又是向美国示好:我配合停火,但你们要更用力帮我。 从文尼察的街头到白宫的电话,从基辅总统府的焦虑到莫斯科的冷静回应,整场停火博弈早已不只是俄乌之间的事,而是美俄的大棋局。 特朗普想要的,是一个“美国主导的胜利”:停火了,他可以在国内吹嘘自己强硬迫使双方坐下谈判;不停火,他也能以俄罗斯拒绝合作为由,再加一轮制裁,强化选战筹码。 普京呢?他知道乌克兰内部已到极限,所以即便释放部分谈判信号,也不会在战略底线上退半步。四地撤军是红线,不撤军,就打到对手撑不住。 梅德韦杰夫的隔空喊话、核潜艇的部署、导弹的威慑,都像是棋盘上的心理战。 每一次动作,都是在给泽连斯基制造更大的心理负担。 而随着距离特朗普给出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外界对此持高度关注。美俄接下来会怎么走?特朗普是否采取制裁的手段?都会直接影响俄乌接下来的局势走向。 就在特朗普给俄罗斯最后期限的前夕,美俄元首传出即将会晤的消息。特朗普甚至表示会拉上泽连斯基达成三方会晤。 俄乌冲突是否迎来历史性转折?外界持高度关注。 如今,美俄的每一次行动,像一把刀悬在乌克兰头顶。 这一刻的乌克兰,像站在悬崖边上的人,一边是国内社会随时可能崩裂的怒火,一边是国际大国博弈下的生死交易。 泽连斯基的停火承诺,像一张缓刑纸,可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后,纸还能不能换来喘息,全世界都在屏住呼吸。 参考信源: 乌克兰扩大征兵,60岁以上老汉也得上战场 牟平融媒 2025-07-30
这次美国终于看清楚了,鲁比奥承认俄乌停火,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分乌克兰领土,普京
【80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