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帅孙传庭,山西代州人,别看科举出道、文官出身,却“仪表魁伟,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绝伦”,后陕西巡抚任上镇压起义军,更是所向无敌。
他不仅生擒首代闯王高迎祥,还联手三边总督洪承畴基本平定了关中,更把李自成打得仅带18骑逃入商洛山。
可就在两人带着秦兵,准备最后一击时,竟被朝廷打包派去了抗清前线,结果给了李自成东山再起的机会。
后来入塞清军退走,时任保定总督的孙传庭,建议放秦兵回陕“剿寇”,他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但朝廷不准。否则,蓟辽总督洪承畴留下来抗清,孙传庭带部分秦兵回去,李自成依然起不来。
不过,更让人无语的是,接下来发生事儿。原来他一直被兵部尚书杨嗣昌打压,再加耳朵又聋了,便借病请辞,哪曾想在杨的挑拨和崇祯昏聩下,没辞掉也就算了,还被关了两年半大牢。
其间,李自成风云再起,从18骑到拥兵数十万,纵横于中原大地,下洛阳围开封锐不可挡,俨然有灭明之势。那回头再看孙传庭,怎一个叹字了得!
再后来,崇祯没辙了,又想到了孙传庭,赶紧放他出来,带兵围剿李自成。就这样,孙传庭再度出山,担任三边总督,手下十万人马,更是关内唯一能抵抗李自成的明军了,妥妥大明最后支柱。
不过,郏县一战败于李自成后,让孙传庭看清了差距,速战硬拼肯定不行,而要据守潼关,勤练兵马,持久抵抗,待机而动。咋说呢,真如此,大明起码多撑个几年吧。
可崇祯不这样想呀,他一面升孙传庭为兵部尚书,总督七省军务;一面催其出关作战,尽快平定中原。
没办法,孙传庭只好出征,结果汝州之战大败而回,继而又亡于潼关。大明最后支柱轰然倒塌,王朝五个月后也随之灭亡,这真是“传庭死而明亡矣”。
用户16xxx88
崇祯皇帝志大才疏,想双线作战,一边平定李自成农民军起义,另一边打赢与后金军的战争,但他没考虑国库空虚,饥荒遍野,民不聊生,结果两边都没顾到,最后国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