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出现下半句

蕊蕊聊过去 2025-08-08 19:19:23

唐代诗人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出现下半句!而写出这个旷世之句的宋代人,就是著名的大才子石延年! 在唐宋诗词的海洋里,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如谜题般流传百年,唐朝才子们绞尽脑汁也对不出下句,直到宋代一位酒中仙才脱口而出。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时代沧桑和诗人命运? 李贺生于公元790年,唐代河南福昌县人,出身宗室后裔,但家族早衰,生活清苦。他从小聪慧,七岁已能作诗,十五岁在文坛小有名气,与前辈并称。 李贺一心通过科举入仕,十八岁准备应考时,父亲去世,他需守孝三年。三年后报名,却因父亲名“晋”与“进士”音近,被人以忌讳为由取消资格。他只好到边远州县任职,仕途坎坷。 任职期间,李贺目睹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他身体本弱,加上劳累,二十七岁病重,写下《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借铜像辞汉典故,感慨王朝衰落,“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直指苍天若有情,也会因世事变迁而老去。 这句诗流传开来,影响深远,唐代诗人众多,却无人能对出下句。其对仗精妙,意蕴深刻,表达对现实不满和理想追求。 时间推移,唐亡宋兴。约一百年后,北宋诗人石延年生于公元994年,河南宋城人,早年科举屡挫,后中进士,官至殿中丞。他性情豪放,好饮酒,与李贺经历相似,仕途也不顺。 一次文人聚会,有人吟诵李贺上句,挑战对下。石延年酒意正浓,对出“月如无恨月长圆”,意为明月若无恨,便永保圆满。全场赞叹,这句巧妙呼应上句,注入对生活的期许。 两人诗句联结,跨越朝代。李贺上句抒发愤懑,石延年下句添注希望,形成千古佳对,体现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作流传至今,启发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新时代,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 阅读:3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