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果然坐不住了,查到攻击《南京照相馆》和《731》等抗战电影的账号IP来自东京

红尘里面看 2025-08-08 17:53:05

日本果然坐不住了,查到攻击《南京照相馆》和《731》等抗战电影的账号IP来自东京,文案高度重复,也就是通稿,现在封掉了一批账号了! 最近,两部聚焦日军侵华罪行的电影成了热议焦点,一部是票房破8亿的《南京照相馆》,另一部是上映前突然消失的《731》。 围绕它们的种种风波,牵扯出不少值得琢磨的事儿。 《南京照相馆》能顺利上映且票房亮眼,和它的叙事角度有很大关系。 不同于以往一些抗战片总少不了外国人救中国人的情节,或是刻意在日本侵略者身上找所谓“人性闪光点”,这部电影完全站在受害者视角,实实在在还原历史。 这种不迎合西方叙事逻辑的做法,让它收获了大量观众支持。 而《731》的命运则曲折得多。 这部筹备了8年的电影,剧组曾在零下30度实景拍摄,为了过审,不仅把血腥镜头调成黑白,还删掉了60%的内容,可最后还是卡在了审查环节。 像“活体解剖”、“冻伤实验”这些关键场景,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上映前三小时,购票平台上突然没了它的排片,300多万期待的观众措手不及。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香港宣布重映1988年的《黑太阳731》,那部因过于真实被定为三级片的电影,在香港回归28年后反而能重映,对比之下更显《731》的无奈。 两部电影境遇悬殊,背后原因复杂。 有人说《731》是被举报影响了。 网上流传有180万条举报信,细查后发现60%的IP地址在东京。 其实日本外务省早就发过23条抗议,要求改名字、删镜头,片方哪怕改了部队名字也没起作用。 资本层面的差距也很明显,《南京照相馆》由中影主控,提前一周提档,黄金场次占了38%的排片。 《731》却连宣发都没跟上,撤档前连排片信息都难找到。 面对这两部电影,各方反应也不一样。 日本对《南京照相馆》这类电影显得格外紧张,不少攻击账号的IP来自东京,发的还是高度重复的通稿,后来一批账号被封了。 欧美媒体也跟着帮腔,给这些电影泼脏水,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些片子没按他们的逻辑来拍。 观众对《731》的态度分成两派,支持者觉得不能忘了3513个死难者,历史学者也认为电影补充了东京审判没公开的证据。 反对的家长说孩子看了预告做噩梦,影评人则指责片方拿苦难赚钱。 大家最担心的是,为了过审反复调整内容,会不会把真实历史改得面目全非。 这些事让人想起日本外务省的“前生今世”。 早从甲午战争后,他们就开始搞文化侵略,当时主要盯着报纸,要么自己办,要么资助、收购中国报纸,像东亚同文会就这么干过,外务省还买下天津《国闻报》当宣传工具。 到了民国,他们投入更大,1918年受其操纵的报刊就有44种,1920年短短五个月,外务省情报部花在华事务上的钱就有93.7万日元。 他们还会投资困难的中国报纸,签的合同里明着要求“增进日中亲善”,要是中方没做到,就得连本带利还钱,还不上就扣报社财产。 除了报纸,他们还搞其他花样。 1917年邀上海记者访日,高规格接待,这些人回国后写文章夸日本,上海报界后来报道日本新闻都变得“谨慎”。 1923年日本通过《对中国文化事业特别会计法》,每年拿300万日元搞对华文化活动,钱还多是庚子赔款这类从中国弄来的钱。 他们在华建图书馆,像北京近代科学图书馆、大连“满铁”图书馆,藏了大量日文资料,诱导中国人学日语,慢慢渗透。 占领青岛后建神社,办剑道、柔道比赛,也是想让中国人对日本产生好感,方便殖民统治。 日本学术界也没闲着,京都学派的内藤湖南提出些歪理,说“文化中心会移到日本”,日本就能合法统治中国。 还说外族入侵是给中国“注入活力”,日本侵略也是“带来幸福”,这套说辞,本质就是为侵略找借口。 现在看,当年日本外务省那套舆论操控、文化渗透的手段,和如今攻击抗战电影、干预《731》上映的做法,其实有相似之处。 好在随着日本全面侵华,越来越多人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投身抗战。 现在我们面对这些事,更得警惕,守住历史真相不能含糊。 #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纪凣襲

纪凣襲

3
2025-08-08 18:48

小鬼子又奸又坏,坏到髓

红尘里面看

红尘里面看

红尘旧梦情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