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套“威胁—让步—再威胁”的戏码,又演到高潮。 8月6日,他自己画的“最后通牒”只剩两天,美国特使维特科夫急吼吼飞莫斯科求见普京。结果还真见到了——能见面,说明筹码够肥。白宫与克里姆林宫几乎同步放话:本周特普会,地点在沙特、土耳其、或阿联酋。普京当场给出提示:“阿联酋完全适合。”这话不是客套,是默契。 外媒的风声比礼炮还响:这不是“谈和平”,而是“先停火、后恢复”。美方抛出的条件很直白——先搞一份临时停火,别纠结终局;俄军手里的乌克兰领土,先“冷冻”几十年,49年、99年都行;美国则同步松开大部分制裁,能源贸易重开闸。翻译成人话:先稳住俄罗斯,把欧洲那锅继续炖着,美国腾手回亚太。 这与特朗普此前的“雷霆狠话”形成鲜明对比。还记得他喊的那条线吧:8月8日前不停火,就对俄罗斯开极限制裁,连带对买俄能源的第三国开次级制裁,关税拉满到100%-500%。名单里站在前排的,是中国、印度、巴西——中国消化俄方近一半能源出口,印度也吃下三成多。可到了点儿,他把死线悄悄往后挪:先见普京,再说制裁。理由很简单——真没有把俄罗斯掐死的抓手,只能把“雷霆万钧”改成“先谈再打”。 特朗普的棋局从来不遮掩:在亚欧大陆另一头维持战场温度,让欧洲继续在安全焦虑里自耗;与莫斯科达成阶段性“止血”,回收中东与欧洲的资源,把重心压回亚太,正面顶住中国。这不是“牺牲盟友”了,是把盟友明目张胆地当筹码。 更尴尬的一拍在后面:8月12日,中美临时关税协议就到期,双方至今没把延期拍板。时间窗一关,下一轮大范围关税战,随时开打。 别被这场美俄会面里的“缓和”两个字骗了。这不是气温回升,是美方给下一步集中火力让道。欧洲那边,他会继续让俄乌耗;亚太这边,他很可能直接掀桌。我们的选择,不是研究特朗普会不会变脸,而是在他把刀真正转过来之前,先把自己的盾磨亮。若这场会面真落地,它不是和平的起点,是对华压力的新倒计时。 从这个刻度再回看前因后果,就更好懂了。 一年前,他把“最后通牒”钉在墙上,给普京十天——嘴上是刀,手里是橄榄枝。维特科夫去莫斯科,不是传达“正义”,是送合约:临时停火、制裁松绑、能源重启、领土冷冻。欧洲呢?继续咬牙承压;乌克兰呢?被迫坐进“冻结协议”的铁盒子里。特朗普算计很清楚:欧洲消耗、俄罗斯被拴、美国回身,靶心只剩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对俄罗斯的“极限处罚日”推迟到会后——威胁要留着当鞭子,但交易需要先落锤。整套流程熟得不能再熟:先吹哨,再递饵,最后翻牌。赢了叫“谈判艺术”,输了就甩锅“对方不知好歹”。他靠的不是一致性,而是可变性——对手越在乎把戏规则,他越能在规则缝里插杠杆。 但别忘了,亚太不是乌克兰战场的镜像。这里的供给链、市场体量、科技纵深、区域互嵌,决定了“拉满关税+压盟友”这套组合拳,副作用会连着美国本土一起疼。上一轮他们试过,物价飙、库存乱、选民怨,那些教训不会凭空蒸发。我们要做的,是把可控的都控制住:原材料与零部件多备份,外贸渠道多棱镜,科技节点多预案,金融工具多手段;能先修的短板先修,能加厚的护城河先加厚。等他掀桌,我们不跟着翻碗——只把桌腿拧紧。 说到底,特朗普这次在海湾找普京,不是为了世界,而是为了回身。会谈要是真成,那只是回身的哨声。这一哨,意味着我们要提速,而不是等他吹第二声。 参考资料:《 王毅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特朗普再威胁对印度加税,这下让尼基·黑利终于坐不住了,她强烈批评特朗普的做法,她
【3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