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嘴,谁信谁倒霉,但关税这事上,他还真干得比说得狠。 不光是日本、韩国这种“工具人”,连英国、德国这种老牌盟友,也照样挨刀。甚至莱索托、马达加斯加这种连地图都要找半天的国家,也被他敲了50%的关税——真·全球覆盖。 他当年信口开河的“全球关税”,在很多人看来是笑话,如今却成了事实。只不过,这个事实是“全球收税”,但不是“全球公平”。 “吹牛”成真,但顺序错了 不久前,《时代》找了段旧采访来挖苦他。镜头里,特朗普神气地说,“我们的全球关税政策已经成功,至少签了200项协议”,主持人立刻补刀:“要达成这个数字,你得拉195个国家和5个多边协定站你这边,可你现在一个完整的都没拿出来。” 这话虽然带着夸张,但也没全错。特朗普确实没拿到200个协议,可日本、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这五个国家,已经签了文件,多少算给了他一点面子。只是,《时代》也没忘提醒观众——这同一个人,在4月份承认过,他的“俄乌停战承诺”是吹牛。 不过,嘴上吹得飞起、手上真去收钱,这点特朗普还是做到了。从英国到德国,从日本到韩国,一刀下去不手软。 全球加税,“看人下菜碟” 所谓“全球实施”,在他那儿是分档收费的。和美国“谈过”的日本、欧盟,税率压在15%-20%,还能谈着谈着改表格。而像印度这种不听话的——拒绝停买俄罗斯原油——直接被敲25%的惩罚税。 瑞士因为黄金出口影响了美国的金融利益,被处39%;南非因为在国际法院告以色列,得罪了华盛顿,吃了30%。这些税率,完全看特朗普的心情,不存在什么标准。 在那份加税名单上,七十多个和美国有长期贸易关系的国家,全军覆没——有的加41%,有的15%。但在所有被砸的对象里,只有一个国家是硬顶回去的:我们。 唯一硬刚 别人要么谈,要么拖,要么干脆跪,日本就是典型。只有我们是对着干——你加10%,我们回10%;你加20%,我们回20%;你吹个250%出来吓唬人,我们也能原封奉还。 特朗普很清楚这不是虚张声势,因为市场潜力和产业链韧性,美国比不过中国。真要打下去,他那边更难受。去年11月他对中国产品全线加10%,我们第一时间对等反制。今年他全球加税,我们又是第一时间照单全收地回击。 心虚与试探 这也是为什么,关税数字一吓不住我们,他就频繁派人来谈。谈判看起来是为了“争取共识”,实际上是为自己找台阶,把关税慢慢往下放。 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中美之间整体税率留在10%,半导体、药品等少数领域维持高额,其余基本回到“未列明国家”的低档。换句话说,特朗普没撤干净,但留了口子。 不能被“收刀”迷惑 这种“收一点、留一点”的套路,是他惯用的手法。表面上是释放善意,实际上是保留筹码,方便下一轮再加价。对这样一个翻脸比翻书快的人,任何“缓和”都是临时状态。 所以,我们不能被暂时的数字迷了眼。该硬的地方还得硬,该备的预案还得备。特朗普的手段,不是为了关税本身,而是为了试探底线。一次不成,他会换个理由再来。 他这套全球加税,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标准混乱、目标分化、后劲不足。唯一不变的是,只要有筹码在手,他就会拿出来敲一遍。问题在于,这次敲到我们头上,锣没响几声,他自己就先觉得胳膊酸了。 你要我现在给这段关系下个判断?一句老话足够: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关税牌,他可以一直打;底线,我们也会一直守。等他哪天再吹一个更大的牛,那就先笑着听,手里的牌,继续攥紧。 参考资料:《 新闻1+1丨2025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未来如何应对“关税战”冲击?-央视新闻 》
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有点乱了,本以为和小日子、欧盟演个双簧,让中印巴就范,没想到中
【1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