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错算盘了!”北京一夫妻以女儿的名义,买了一套房,两人离婚后,女儿归父亲抚养,离婚判决书上表明,房子属于女儿个人财产,不属于父母的共同财产,谁料,父亲竟瞒着女儿把房子卖了,女儿得知后,将父亲起诉至法院,索赔1160万元,法院判了! "给我买的房子凭什么给我卖了?不给个说法这个事情没完!"女儿愤怒地说道,这起发生在北京的父女房产纠纷案,近日在海淀区人民法院落下帷幕。 事情要从多年前说起,王先生与张女士婚姻存续期间,以女儿小王的名义购买了一套房产,这套房子从购买之初就明确登记在女儿名下,属于女儿的个人财产,后来两人感情破裂离婚。 在离婚判决书中法院再次明确这套房产归属女儿所有,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按照常理这套房子应该由女儿成年后自行处置,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离婚后女儿小王由父亲王先生抚养,然而王先生却打起了这套房产的主意。 他利用作为监护人的便利,私自将女儿名下的房产通过赠与方式转移到自己名下,随后又将房屋出售,整个过程,王先生都没有告知已成年的女儿小王,更没有征得她的同意,直到房屋交易完成,小王才得知自己名下的房产早已被父亲"腾挪"变卖。 面对父亲的行为小王既愤怒又无奈,这套房子从法律上讲完全属于自己个人财产,父亲却擅自处置,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小王毅然将父亲起诉至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确认父亲与自己之间的赠与合同无效,并赔偿因无法返还房屋造成的损失1160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先生作为监护人,本应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却利用监护便利擅自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其行为严重违反了监护职责,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小王的全部诉讼请求,确认赠与合同无效,并判令王先生赔偿女儿1160万元损失。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网友认为:"父母再困难也不能动孩子的财产,这是底线问题,法院判得对,就是要给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敲响警钟。" 也有网友表示:"现在有些父母把孩子财产当成自己的,这种观念必须纠正,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的财产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类似的家庭财产纠纷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房产往往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尊重彼此的财产权利,父母更要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念,不能因为监护关系就随意处置子女财产,这起案件无疑为那些试图"打孩子财产主意"的人敲响了警钟。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 2025年8月7日
北京,一男子和妻子买房,房产证上写着女儿名字,之后,男子和妻子离婚,女儿抚养权归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