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南昌,一对夫妻双双因病离世,临终前,将2岁的儿子托付给保姆,谁料保姆收留了这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6岁那年孩子突发疾病,保姆为了给孩子治病,竟然跪在广场上乞讨,她说:“我顾不得脸面,只想救救孩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南昌的天比往年更冷一些,街头巷尾的落叶飘满了人行道,而在市区一处狭小的居民楼里,一场不为人知的告别正悄然进行,一对病重夫妻在生命尽头,把唯一的希望托付给了一个没有血缘的保姆。 他们的儿子还只有两岁,连生离死别的含义都未能理解,他们将孩子交给了一个叫赵月兰的老人,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出于信任。 赵月兰那年已年近花甲,早年在食品厂工作,退休后因收入微薄,便靠帮人带孩子维持生活,她和这家人的交集始于2008年,那年初夏,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找上门,请她帮忙照料,两人一个是超市理货员,一个是长途货车司机,收入不高,常年奔波无暇照看孩子。 起初夫妻每月还能按时支付费用,孩子也乖巧可爱,赵月兰便用心照料,但时间一久,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便显露出来,托费时有断缴,甚至连奶粉钱都凑不齐。 赵月兰从未催促,反而主动帮忙分担生活,那时她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雇主雇员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位看见年轻人困境的长辈,默默伸出援手。 这样的相处维系了多年,直到2013年,风波骤起,孩子的母亲突发疾病猝然离世,赵月兰赶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气息,不久后,孩子的父亲也频繁腹痛,经检查确诊为晚期癌症。 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父亲回到了赵月兰的家,满脸苍白、瘦骨嶙峋,他没有向赵月兰请求什么,只是把孩子放在她身边,不停叩首。 赵月兰什么都没说,点了点头,她明白自己接受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份沉重的承诺,此后,这孩子便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养育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并不比生养亲生子女轻松,赵月兰身体并不硬朗,生活拮据,还要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但这些都不是她真正的难题,真正的考验,在孩子六岁那年到来。 孩子持续发热,膝盖红肿无法站立,经医生确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需长期服药治疗,每月数千元的治疗费用让赵月兰几近崩溃。 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还动用了早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女儿因此与她闹翻,说出重话,甚至在婚礼那天也没让她登门。 赵月兰没有怨言,她知道人各有难,不怪任何人,只是当所有积蓄耗尽,她再无余地时,只剩一条路,那天清晨,她把孩子交给邻居照看,带着一张写着“救救我的孩子”的纸板,出现在八一广场,她穿得整整齐齐,神情平静,却跪在众目睽睽之下,任寒风吹过。 有路人停下脚步,有人侧目低语,也有人径直离去,她没有张口乞求,只是跪着,像一尊雕塑,一些人投来疑问的眼神,但也有几位伸出援手,她将收到的每一分零钱都用旧布袋包起,傍晚时分去药房排队为孩子拿药。 她不愿把孩子送去福利院,那是很多人提议的办法,说国家会提供医疗保障,但她始终觉得,孩子不是一件需要交接的事务,而是一段她必须完成的路,即使这路再艰难,也得走下去。 孩子的病情在后来得到了控制,媒体的报道引起关注,一些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社区为孩子申请了医疗补助,生活渐渐缓和,而赵月兰,身体却每况愈下,医生说她脑中有血块,需要随时注意,不能劳累,但她从未停下手中的活儿,白天煎药、做饭,晚上辅导孩子功课。 孩子一天天长大,十几岁时便学会煎药、做饭,每次总是悄悄把最苦的汤药留给自己,他说:“奶奶要多活些年,我还没考上大学。”赵月兰听了什么都没说,只是抹了抹眼角的泪。 如今这个家庭依然不富裕,但多了一份平静和踏实,赵月兰没有正式收养优优,只是用尽一切给予他完整的生活,她不是他的奶奶,却做到了亲人做不到的守护,她不是英雄,只是一个不愿放弃承诺的普通人。 人生的风浪终将过去,唯有那一份不计得失的善意,会在时光中悄然生根发芽,陪伴着一个孩子,走出命运的荒野。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看看新闻——雇主夫妇先后去世 保姆为报恩独自养育患病孤儿
2016年,江西南昌,一对夫妻双双因病离世,临终前,将2岁的儿子托付给保姆,谁料
历史趣闻星
2025-08-08 14:34: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