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23岁的曾国藩复读第七次,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上一个普通本科。 18

文史充点站 2025-08-08 11:22:24

1833年,23岁的曾国藩复读第七次,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上一个普通本科。 1833年,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要知道清朝的秀才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一个县里能考中十几个就算不错了。 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99%的考生,但曾国藩还想考进士,于是他收拾行李,从湖南老家赶到长沙的岳麓书院继续深造。 岳麓书院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能进去读书的都是各地的尖子生,书院实行住宿制,四人一间宿舍。 曾国藩分到的宿舍里,有个同学特别爱挑毛病,第一天这人就指着曾国藩的书桌说:“你这桌子摆得不对,挡了我的采光。” 曾国藩看看窗户,再看看自己的位置,确实可能影响到对方,他二话不说,立马把书桌搬到了角落里。 搬完桌子那人又开始嫌弃曾国藩晚上读书声音太大,曾国藩从此看书时格外小心,连翻页都轻得像怕惊醒了蚊子,其他两个室友都看不下去了,私下跟曾国藩说:“你别惯着他,这人就是爱找茬。”曾国藩笑笑不说话。 书院每个月都有模拟考试,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次考试曾国藩考了第三名,那个爱挑毛病的室友排在第十五名。 按理说成绩差了这么多,应该反思一下学习方法,但这人不这么想,他指着曾国藩的位置说:“都怪你乱摆桌子,破坏了咱们宿舍的风水。” 曾国藩听了哭笑不得,但还是没有反驳,其他室友就不干了,纷纷为曾国藩打抱不平:“人家搬桌子是为了不影响你,你考不好还怪别人?” 这件事很快在书院里传开了,同学们都夸曾国藩脾气好有涵养,院长也听说了这事,专门找曾国藩谈话。 院长问他:“你为什么不反驳?明明是无理取闹。”曾国藩回答:“与人争辩,胜了又如何?输了又如何?倒不如把时间花在读书上。” 院长点点头,对曾国藩的处事方式很赞赏,从那以后曾国藩在书院里的名声更好了,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那个爱找茬的室友却越来越孤立,他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后来几次考试,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待了两年,1838年考中了进士,离开长沙那天,连当初找他麻烦的室友都来送行了。 曾国藩后来当了大官,但他始终记得岳麓书院学到的这一课:遇事不争辩,用实力说话,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在官场上曾国藩也经常遇到各种刁难和挑衅,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有人故意给他制造麻烦,但他从不正面冲突,而是埋头做事。 太平天国起义时,朝廷让曾国藩组建湘军,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他,说他一个文官懂什么打仗,曾国藩没有反驳,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 他花了十几年时间,硬是把太平天国给平定了,那些当初嘲笑他的人,后来都对他刮目相看。 回过头看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学到的处世方法,确实管用,遇到无理取闹的人,与其跟他们纠缠,不如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吃亏,但实际上是最聪明的选择,因为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用来应付小人,就没工夫提升自己了。 现在的职场上,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有人故意给你穿小鞋,有人背后说你坏话,这时候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学学曾国藩的做法,不要被别人的情绪绑架,不要为了证明自己而浪费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用成绩让那些质疑的声音自然消失。 曾国藩能从一个普通的秀才,最终成为朝廷重臣,靠的不是争辩的能力,而是做事的本领,这个道理到现在依然适用,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爱挑毛病的人吗?  信源: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 甘肃纪检监察网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