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知此事后的麦克阿瑟坐不住了,当即发表了一篇犀利的评论,可谓是一语直戳要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2年深秋的华盛顿,退休的麦克阿瑟从《纽约时报》上读到印度向中国宣战的消息时,正修剪玫瑰的手突然抖了一下。 剪刀咔嚓剪断花枝,老将军盯着报纸上尼赫鲁的照片喃喃自语: "这头笨牛要去撞长城了。" 管家后来回忆,那天书房烟灰缸积了二十多个雪茄头,墙上朝鲜半岛地图被红笔划出三道深痕——正是当年志愿军突破的战线。 窗外橡树叶落了一地,像极了他从仁川撤退时丢弃的军功章。 麦克阿瑟的忧虑来自切肤之痛。 十二年前的朝鲜战场,他亲历过中国军人的可怕。 1950年11月云山战役,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坦克集群推进时,突然遭遇穿单衣的志愿军39军。 据美军战史记载,零下二十度严寒中,中国士兵抓着坦克履带往上爬,用爆破筒塞进观察孔。 有个被俘的美军少校在审讯录里说: "他们像铁铸的,机枪扫倒一排又涌上来一排。" 这场战役让骑一师减员1840人,麦克阿瑟"圣诞回家"的豪言沦为笑柄。 退役后他总在书房摩挲云山战役模型,有次失手打翻沙盘,散落的兵人洒满地毯。 印度人显然没做足功课。 尼赫鲁政府当时得到苏联承诺的米格战机、美国答应的步兵装备,还握着英国殖民时期绘制的"麦克马洪线"地图。 新德里街头挂满"把中国人赶过喜马拉雅山"的标语。 但麦克阿瑟在私人信件里写道: "苏联的军火还在黑海港口生锈,华盛顿的援助法案卡在参议院——尼赫鲁被自己吹的肥皂泡晃瞎了眼。" 他托人给印度防长捎去本《朝鲜战史》,扉页题着"傲慢是失败的引信",可惜书被原封退回。 战局发展比预想更荒唐。 东线瓦弄战役,解放军某部炊事班老王追溃兵时摔进山沟,竟撞见三百多印军缩在岩洞里发抖。 西段更传出"一个中国通讯兵俘虏印军炮兵营"的奇闻——那战士背着步话机迷路,闯进印军阵地时,对方以为大部队到了直接缴械。 时任西藏军区司令的张国华在作战室拍桌子笑: "咱们的冲锋号比炮弹好使,一吹他们就撒丫子跑!" 前线的战报传到华盛顿,麦克阿瑟对着地图摇头: "当年我们在长津湖,也是这样被冲锋号吓破胆的。" 最让麦克阿瑟感慨的是中国军队的克制。 当先头部队逼近新德里三百公里时,北京突然下令撤军。 战士们把缴获的英制坦克擦净上油,武器弹药堆得整整齐齐,还留下字条写明粮食药品存放位置。 印度记者拍的撤退照片里,有辆中国军车陷进泥潭,印民帮着推车竟收到整条"大前门"香烟当谢礼。 这些细节被麦克阿瑟剪贴进相册,批注是: "胜利者的优雅比炮弹更有威力。" 他特意把照片放大挂在书房,每次有访客就指着说: "这才叫战争艺术!" 战后美国中情局解密报告显示,印军此战阵亡4897人,被俘3968人,与中方伤亡比高达5:1。 更讽刺的是,苏联承诺的武器直到停战后才运抵加尔各答港,米格战机零件在海关仓库放到生锈。 麦克阿瑟1964年临终前对访客说: "尼赫鲁犯了我当年的错——低估了穿布鞋的军人。" 他卧室墙上仍挂着云山战役态势图,用红圈标着志愿军夜袭的路线,像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护士回忆,老人最后昏迷时总念叨: "别在冬天过鸭绿江..." 窗台上那盆他修剪过的玫瑰,在他咽气那日突然开出猩红的花。 主要信源:(文档网——麦克阿瑟评价中印战争)
打了这么久,俄罗斯也是学聪明了!在包围红军城的战斗之中,俄军把包围圈给扩大不少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