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张自忠率领尖刀队,夜袭在南京大屠杀中作恶的日军13师团,看到穿着裹裆布的男人就砍,砍下了近千名日军的头颅! 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军13师团干的事最没人性,那时候他们在幕府山整整扫荡了七天七夜,把一万多中国人当牲口一样赶到江边,一顿机关枪扫射,尸体丢江里漂了好几天。 哪怕隔着一年多,张自忠一听到13师团的番号,拳头就绷得直发响,这支部队不是一般的敌人,那是实打实在中国土地上淋过血的刽子手。 偏偏他们在1939年冬季攻势中,又出现在张自忠的正面阵地,这哪是巧合? 这是老天都不想让他们走脱,更离谱的是,13师团不但没防备,旅团部设在三十多里外的王家台子,周围只留一个小队放哨,还整夜缩在帐篷里烤火,这不是找死,是送人头。 这时还有一个细节被外人忽视,13师团里有部分官兵,是从南京战场直接调出来的,他们不穿标准军装,临时找了布包在腰上凑合。 这让张自忠手下侦察兵一眼就认了出来,于是有了那句后来被不断流传的狠话,穿裹裆布的,砍!听着狠,其实就是记账,这笔血债该谁还,心里早有数。 有人说,这是仇恨在战场上的发酵,也有人觉得太极端,但如果你知道这些日本兵干过什么,那就不会再为他们喊冤了,枪声响起之前,这支队伍心里只有一句话,南京的冤魂,该有人替他们算一算了。
那一晚,山坳里的部队没吹号角,也没喊口号,走路都尽量踩在雪地上,张自忠只说了一句话:“趁着他们睡觉,干净利落地收场。” 他把任务交给了395团,还临时加派了394团一个营,一共一千多人,分成三路绕进王家台子。 任廷材带头,到了目标附近时,命令兵把刺刀卸下来,用布包紧,不让金属碰撞发出声响,还有几个水性好的士兵提前摸过去,剪断了日军电话线,让他们彻底失联,一切就像设好的局,连敌人打盹的姿势都被踩准。 等到快天亮,指挥部周围突然炸成一团,手榴弹一个接一个飞进帐篷,日军被炸得满地找枪,有的连裤子都没穿,光着膀子就往外冲。 但中国兵早就在门口等着,谁出来谁倒,那是真正的零距离肉搏,不喊口号、不讲阵型,就是砍。 天刚亮,地上躺着的全是敌人尸体,粮食、弹药、器械堆得像小山一样,整整用了两个运输营拉了两天才运完,事后统计,日军死了近千人,几乎是当时中国军队对13师团打得最狠的一次。 但这一战的意义,不只是账面上的伤亡数字,张自忠亲自设计、亲自点兵、亲自调度,他不需要大张旗鼓,只想在黑夜中悄悄告诉对面一句话,你们欠的,每一笔,我们都记得。 打完王家台子的仗后没多久,张自忠接到命令,要渡河阻击日军主力,他知道这是送命活,但一句怨言都没有。 5月6日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写下遗书,交代完部队、家庭、国家,最后一句话最重,“只求良心得到安慰,”他是带着信念去打仗,不是赌命,而是知道命该怎么用。 渡河之后,他带着33集团军一路向北推进,目标就是挡住15万日军往重庆的攻势,他明明可以留在后方,哪怕是调度、发令,也没人敢说他退缩。 但他偏要站在最前面,把将军的领章擦得锃亮,换上黄呢军服,意思就是,老子就在这儿,要死就冲着我来。 到了南瓜店,部队被日军三面围住,电台被截,援兵迟迟没到,他打得伤痕累累,头上中弹,腿被炸断,肚子还被刺刀划开。 他没退,反而把最后一批弹药分给士兵,说:“你们往前冲,我在这顶着,”那种平静,说得像家常一样,但听者落泪。 副官说,他临死前还在包扎伤口,敌弹又穿胸而过,他喊大家快走,自己靠在松树下,手里还攥着枪,敌人都快打上来了,他也不愿倒下。 有人猜他是为了洗刷早年的误解,也有人说他是想求个清白,但从他那些信里看,不是,他只想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对得起那些跟他拼命的兄弟。 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忠诚,不是看他死在哪,而是看他知不知道自己在为谁死,张自忠很清楚,他是为国家,为军人,为一口骨气去死的。
张自忠并不是突然间就变成民族英雄的,他从1911年入同盟会那天起,骨子里那股劲就没变过。 早年在冯玉祥手下打北伐,打蒋介石,打张作霖,哪次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中原大战他拒绝投降,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退到山西,硬是守住一口气。 到了抗战时期,他参加了喜峰口夜袭日军、临沂三路夹击战、武汉外围阻击、随枣突围反打,一场一场仗打下来,不是光靠冲劲,是有章法有脑子的。 他不是那种战场上胡乱冲杀的莽夫,而是能指挥、能带兵、还能扛枪冲锋的将才。 等他牺牲,消息传回后方,全线哭成一片,重庆、南京、北平,连没跟他打过仗的人都放下活儿默哀,灵柩沿江而下,百姓自发迎送,老艄公跪在江边磕头。 蒋介石下令厚葬,周恩来说他是“抗战军人之魂”,这种话,不是随口讲讲的,是用命拼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