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北野战军召开会议,贺炳炎、廖汉生等人当众顶撞彭德怀,一旁的贺龙怒了:“你们两个长本事了,竟敢和彭老总顶牛?”
1947年,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弥漫着硝烟味,胡宗南率25万大军压境延安,坦克碾过大地,战机盘旋在宝塔山上空。蒋介石放出豪言,三日内拿下延安、活捉毛泽东。
可谁也没预料到,延安的窑洞中,毛泽东对着地图抽着烟,突然笑了:“胡宗南要延安?那就把空城送他好了。”
更出乎意料的是,那支由贺龙带出来的红二方面军旧部,最终交到了彭德怀的手上。
彭德怀请战那天,窑洞里烟雾缭绕,他提高嗓音对毛泽东说:“贺龙还在晋绥赶不回来,陕北的两万多人,交给我来带!”毛泽东随即发出一封电报给贺龙。
在晋绥,贺龙看着电报,身边的参谋一片哗然。这些部队是从湘鄂西一路拼杀过来的老部下,个个跟他喝过血酒,情同手足。
但贺龙毫不犹豫地合上电报:“部队是党的,彭老总带比我更合适。”他当夜就下令,将晋绥野战军的三个纵队全部调往黄河西岸,甚至连警卫营也一并派出。
杨尚昆后来说道:“共产党调兵,发个命令就行;要是旧军队,早乱套了。”
彭德怀一接手指挥权,就连赢三场——青化砭、羊马河、蟠龙,连战连捷,两万人竟然啃掉了胡宗南的三个旅。
可问题随之而来。彭德怀骂人太凶。榆林战役时,一纵政委廖汉生在电话里被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你们一纵不是贺龙的老部队吗?怎么成了这副德性?”
廖汉生气得手直抖,一旁的贺炳炎拍案而起:“就给了20发炮弹,敌人的城墙厚得跟原子弹防御似的,这仗咋打?”
实际上,彭德怀心里很明白。后来在军事会议上,他也坦言:“我骂人是我的不对,但仗必须打赢。”
矛盾在1948年全面爆发。一次前委扩大会议上,贺炳炎和廖汉生当众顶撞彭德怀。正僵着,贺龙推门而入,瞪圆了眼:“你们翅膀硬了?跟彭老总顶嘴?”屋内顿时鸦雀无声。
会后,贺龙将两人叫来,毫不客气地说:“我带的兵,彭老总就带不得?你们这是搞山头主义!”这番话直接击中了要害。
廖汉生后来回忆:“贺老总一提‘山头主义’,我们冷汗直冒。”
而贺龙本人呢?当时正蹲在晋绥搞后勤,活脱脱成了西北战场的“萧何”。部队缺粮,他就亲自带人连夜炒黄豆;没鞋穿,他就发动妇女缝千层底。
有一次,彭德怀急电前线:“再不送粮,部队要饿瘫!”贺龙当即决定把军区机关的口粮全部拨出,自己带人改吃黑豆。毛泽东得知后感叹:“彭大将军打胜仗,是靠贺老总在后面啃黑豆。”
两位将帅的默契配合背后,其实还有一盘更大的棋。1949年兰州战役前,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扩充至34万,其中有15万人,是贺龙从晋绥一点一滴“抠”出来的。
第一野战军组建时,彭德怀特意请贺龙上主席台:“没有贺老总,我们早就饿死在黄土高坡上了!”掌声雷动,贺龙却淡然摆手:“功劳是党的,我不过是个后勤部长。”
两个性格南辕北辙的元帅,一个脾气火爆、能打硬仗,一个豁达豪爽、长于统筹,却在沟壑纵横的陕北战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彭德怀在回忆录中对这段历史,仅留下寥寥一语:“贺龙是不顾一切支援西北战争。”而贺龙晚年回忆,也只是轻轻一笑:“部队是党的,谁来带都一样。”
参考资料: 1.人民网《贺龙倾力协助彭德怀战西北》 2.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网《第一野战军经略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