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和美国财长贝森特通了个电话,敲定9月开美乌重建基金首次董事会,目标18个月内启动三个项目,但这钱可能不光是修路盖楼了,双方正琢磨着让基金也能投资国防领域,特别是泽连斯基惦记的无人机生产和美国武器采购。 根据今年4月签的协议,美国和乌克兰各占一半股权,一起管理,说是“平等伙伴关系”,钱从哪儿来也挺特别:乌克兰新开发的矿产和油气项目,收入的一半,还有头十年的所有利润,都要用来搞重建。 协议上还明明白白写着,乌克兰对自己的资源有所有权和开采决定权,咋看都是份尊重主权、帮着经济复苏的友好协议。 可协议第九条早埋下了伏笔,美国可能通过这基金提供新援助,里面甚至直接提到了防空系统,看来基金转向军事用途不是临时起意,更像早就写好的剧本。 其实从2025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核心就变了,从单纯给军事援助,改成了“拿资源换安全”的新模式。 虽然协议里删了直接说“用资源抵债”的条款,但用乌克兰资源换美国长期支持的逻辑,压根没改。 乌克兰这边也正有这心思,既是现实逼的,也是自己选的路,泽连斯基早说过,美国计划从乌克兰买上百亿美元的无人机,还会转让技术、合建生产线,现在通过基金投军事,正好给这类合作打通了资金通道。 这笔钱能顺理成章地投到乌克兰的无人机工厂,或者给买“爱国者”防空系统提供专项贷款,说到底乌克兰是想把经济重建和军事需求绑得更紧,走“以战养战”的路子,建自己的国防工业,慢慢不用再靠西方直接给军援。 美国那边则是一箭双雕,一方面通过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参与,能以投资的名义顺理成章介入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也给美国军工企业打开了乌克兰市场,不管是卖技术还是卖“爱国者”系统,都是大商机。 一份重建协议,最后成了把双刃剑,它给挣扎中的乌克兰劈出了条险路,也让美国更深地扎进了乌克兰的未来,这笔复杂的交易,最后要付出多少代价、能有多少回报,只能等时间来回答了。
太好了,乌克兰给我们省了一个麻烦。乌克兰外长明确表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以后不
【78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