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软禁,四天内没有吃水米,快要死的时候,她收到了父亲崇琦偷偷送来的一个食盒,结果食盒里竟然一点东西都没有。阿鲁特氏苦笑着,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彼时,她的丈夫同治皇帝,刚刚驾崩不足百日。年轻的帝王死于天花,留下她这个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后,独自面对深不可测的宫廷旋涡。更可怕的是,她的命运早已被另一个人牢牢攥在手中:慈禧太后,那位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女人。 其实,阿鲁特氏并非慈禧所中意的皇后。当年选秀时,慈安太后属意她,而慈禧则偏爱慧妃。 慈安当年入宫后短短几个月内就晋为皇后,深得咸丰帝敬重。而慈禧最初只是“兰贵人”,因生下咸丰唯一的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才母凭子贵,晋封为懿贵妃。 咸丰驾崩后,年仅6岁的同治帝继位。虽然咸丰临终前同时授予慈安“御赏”印章、慈禧“同道堂”印章,规定重要政令需两宫太后盖章方能生效。 但因为同治帝在选后时亲自将玉如意递给了阿鲁特氏,导致慈禧对此耿耿于怀,认为自己的儿子“偏心”慈安。而这一举动,或许也为阿鲁特氏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如今,同治帝已逝,又没有留下儿子,慈禧为了更好地掌权,就选了同治的堂弟载湉(光绪帝)做皇帝。毕竟,光绪这时才只有4岁,而且还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更加容易掌控。 这时,阿鲁特氏的存在,对慈禧而言,就是一块碍眼的绊脚石。 起初,宫人们还按例送来膳食,可渐渐地,饭菜越来越冷,分量越来越少,直到某一天,彻底断了供应。阿鲁特氏知道,这是太后的意思,她要用最残忍的方式,让她这位皇后“体面”地消失。 第四日的黄昏,殿门被轻轻推开。阿鲁特氏勉强睁开眼,看见一名太监低头捧着一个雕花食盒,轻声道:“娘娘,崇大人托人送来的。” 事实上,她的父亲崇琦,此时仍在朝中任职,却因女儿之事如履薄冰。她颤抖着伸出手,掀开食盒的盖子,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那一瞬间,她笑了,笑得凄凉而释然。这不是疏忽,而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连她的父亲,也无法救她了。或者说,这个空食盒本身,就是一道无声的催命符。 当天晚上,紫禁城传出消息,皇后阿鲁特氏,崩。 而在官方记载里,她的死因是“哀毁过甚,遂致不起”,仿佛她只是因思念先帝而郁郁而终。但深宫之中,无人相信这样的说辞。因此,她的死,成了晚清宫廷最讳莫如深的秘密之一。 多年后,当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轰然倒塌,那些被尘封的宫廷秘闻才逐渐浮出水面。有人说,慈禧曾命人断其饮食;也有人说,阿鲁特氏在绝望中吞金自尽;更有人说,她的父亲崇琦送来的空食盒,是慈禧默许的“赐死”。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也许,只有紫禁城斑驳的宫墙,才记得那位年轻皇后最后的叹息。 信息来源:《清稗类钞》《崇陵传信录》《清实录》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1875年,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软禁,四天内没有吃水米,快要死的时候,她收到了父亲
南风意史册
2025-08-07 19:13: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