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1928年秋,陕西凤翔城外的纸坊镇,血腥味顺着渭河谷地飘出百里。 关帝庙前那口丈余宽的大井旁,五千名俘虏被粗麻绳串成几列,像待宰的牲口般瑟瑟发抖。 50名刀斧手轮流通红了刀刃,胳膊上的血渍结成黑痂,又被新的血珠浸透。 有人哭喊着求饶,有人瘫在地上失禁,还有人试图挣断绳索,却被旁边的士兵用枪托砸断了腿。 当最后一具尸体“扑通”坠入井中时,宋哲元正站在不远处的断墙之上,手里的马鞭被汗水浸得发亮,望着关中平原的方向,喉结重重滚动了一下。 这场被称为“凤翔屠俘”的事件,像一颗炸雷在西北大地炸开。 消息传到西安城,茶馆里的说书人戛然停住醒木,传到兰州,正在收编土匪的军阀连夜把刚招的兵全捆了起来。 传到太原,阎锡山攥着电报的手青筋暴起,谁也没料到,这个冯玉祥手下的“五虎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等惊天事。 连黄土高原上的老陕都在炕头念叨:“宋哲元这手,比党拐子还狠。” 这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当时宋哲元带着三万西北军包围凤翔城,城头上飘着的“国民联军第三军第一师”旗帜下,盘踞的是党玉琨的七千匪兵。 党玉琨这人原是关中刀客出身,脸上有道斜斜的刀疤,人送外号“党拐子”。 他占了凤翔后,一边学着军阀搞扩军,把街头流氓,赌徒全招进队伍,一边派工兵挖遍了附近的周秦古墓。 斗鸡台戴家沟的青铜器就是被一场大雨冲出来的,这家伙连夜让人挖了三天三夜,连七十岁的老汉都被强拉去当劳力,饿死累死的就直接扔进墓坑。 那些价值连城的青铜酒禁,铭文鼎,被他用马车拉到西安,换成了一水儿的美式步枪。 凤翔城号称“卧牛城”,城墙是用糯米汁拌黄土夯实的,厚实得能跑马。 宋哲元的部队攻了半年,从春末打到秋初,光战死的就有六千多,尸体堆在城下像座小山,连护城河都被血染成了暗红色。 最后还是师部的参谋想出个主意,在离城墙两百米的民房里挖地道,士兵们猫在土里挖了半个月,终于在城根下掏出个大洞,塞进去四千公斤炸药。 1928年9月5号那天,天刚蒙蒙亮,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城墙塌出个丈宽的口子。 宋哲元骑着白马第一个冲过缺口,身后的士兵踩着瓦砾往里涌。 党玉琨穿着件花棉袄想混在逃难的妇人堆里出城,被眼尖的士兵认出,一枪崩在城门口。 这场仗下来,除了打死的两千多匪兵,还抓了五千多个俘虏,光军官就有百十来个。 这些俘虏被圈在城西北角的空地里,个个面黄肌瘦,却眼神凶狠。 宋哲元的副将张维玺急得直跺脚,拉着他的胳膊说:“老总,自古杀降不祥啊!这五千人要是杀了,往后谁还敢投降?” 宋哲元却甩开他的手,走到俘虏堆前,指着一个还戴着金镯子的兵痞问:“你手上的镯子哪来的?” 那兵痞梗着脖子不说话,旁边有人喊:“是他抢了东关口王寡妇的!” 宋哲元冷笑一声,回头对张维玺说:“放了他们,明年陕西就得再多出五千个党玉琨。” 他心里有本账,这些人跟着党玉琨在凤翔作威作福,去年在枣林庄一次就杀了三十多口,连吃奶的娃娃都没放过。 更要紧的是,陕西地界上大小土匪还有十几股,周寿娃,李水娃这些人都盯着凤翔呢,不杀这五千人立威,下次攻城就得再死几千弟兄。 9月8号清晨,纸坊镇的百姓被兵丁赶到家里不准出门。 关帝庙前的大井旁,刀斧手们喝了壮胆的烧酒,挥刀时的风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那天的血水流到渭河边,连河里的鱼虾都翻了白。 消息传开后,陕北的土匪连夜拆了山寨,把抢来的东西往老百姓院里扔。 有个叫周寿娃的匪首,本来都快打到西安了,听说凤翔的事,当场就让手下解散回家种地,自己带着俩老婆躲进了秦岭。 宋哲元带着部队一路西进,原本要打三个月的仗,半个月就结束了,沿途的土匪要么举着白旗投降,要么跑得没影,连收编的降兵都规规矩矩,吃饭时不敢多夹一筷子肉。 五年后的长城脚下,还是这个宋哲元,站在喜峰口的城楼上。 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投下的炸弹把城墙炸得直掉渣。 他把“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标语贴在城门上,从29军里挑了五百个会耍大刀的士兵,这些人里有不少是陕西老乡,当年跟着他剿过匪。 3月10号夜里,大雪纷飞,这些士兵光着膀子,怀里揣着烈酒,摸进日军营房。 大刀劈砍时的闷响混着鬼子的惨叫,在山谷里回荡。 有个叫赵登禹的营长,一口气砍倒了十几个鬼子,刀都卷了刃。 这一仗,光是砍下的日军脑袋就装了二十多筐。 有人说他是屠夫,当年杀降的血债洗不清,有人说他是英雄,喜峰口的大刀砍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但1933年的宋哲元,看着喜峰口外漫山遍野的日军,想起的或许还是1928年凤翔城的那个清晨。 他踩着未干的血迹进城时,路边有个瞎眼老太太摸索着给他端来一碗热米汤,说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1928年秋,陕西
星球拾光
2025-08-07 18:38:54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