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电流声不止,重用“天麻”,疏通耳窍,两周让耳鸣绝迹 耳鸣在中医看来,其根源常在于脏腑功能失衡。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耳窍失养而鸣响;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气机逆乱上扰清窍亦成疾。故治耳鸣需双管齐下,既健脾以固气血之本,又疏肝以畅气机之枢。 李女士,48岁中学教师,因长期授课压力与熬夜备课,突发右耳嗡鸣如潮三年有余。其症候颇具典型性: 1、持续性耳鸣昼轻夜重,伴头晕目眩 2、月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易怒 3、食欲不振伴泛酸,大便时溏 4、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5、耳镜显示鼓膜内陷,耳门穴压痛明显 针对此肝郁脾虚兼肝肾不足之症,笔者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化裁:天麻、钩藤、茯苓、菊花、桑寄生、酸枣仁、白术、陈皮。 方中天麻为君药,其性甘平,善平肝阳、息风止痉,《本草纲目》载其"主诸风痹,疗眩晕头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天麻素等成分,可改善内耳微循环,调节神经兴奋性。配伍钩藤增强平肝之力,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菊花清肝热,桑寄生补肝肾,酸枣仁安神,共奏疏肝健脾、滋肾通窍之功。 服药首周,患者自述睡眠改善,耳鸣频率降低。续服两周后,耳鸣基本消失,头晕泛酸等症状显著缓解。复查见舌象转淡红苔薄白,脉象趋和。此例验证天麻在治疗耳鸣中的独特价值:既通过平肝阳缓解气逆上冲,又借其通络作用改善耳部供血,配合健脾药增强气血生化,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需强调,中医治病讲究"同病异治",即便症状相似,体质差异亦需调整方药。
一个治脚膝无力的好方——益肺丹咳嗽吐痰,呼吸气少不想动,还不想吃东西。骨脊疼痛酸
【3评论】【1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