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士们也遭遇了极其残忍的折磨与致命暴行,196旅旅长姜玉贞得到消息后愤怒下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参考资料:2017-04-11 抗日战争纪念网——将军无头: 山西原平保卫战) 1937年10月,晋西北的旷野上,朔风刮得人脸生疼,196旅旅长姜玉贞重伤倒地,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日军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他用尽最后力气,对身边不肯走的警卫员黄洪友吼出了人生最后一道命令:“鬼子追上来了,你快走,留得青山在,报仇打鬼子,这是命令,走!” 随着一声虎吼,他猛地推开部下,片刻之后,寒光闪过,将军身首异处。 是怎样一场血战,能让一位将军和四千多名弟兄埋骨于此?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在弹尽粮绝之际,以身殉国?这故事,还得从十天前讲起。 那年深秋,日军挟数胜之威一路南侵,兵锋直指太原,而崞县下辖的小镇原平,恰好卡住了日军南下的咽喉要道,此地一丢,整个山西防线就会崩盘,一场屠杀将在三晋大地展开。 军情火急火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发给星夜驰援的姜玉贞的电报,只有六个字:“死守原平七日”,姜玉贞攥着这张电报纸,手心全是汗,他清楚,这六个字背后,是他和四千多弟兄的命。 9月30日傍晚,姜玉贞率部抵达原平,他勒住马,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透着一股决绝:全旅不卸甲,马不离鞍,立刻构筑工事,准备死战! 当夜,在原平晋商的宅院里,姜玉贞对着所有连以上军官,把那道六字军令一字一顿念了三遍。 这位身高近一米九的山东大汉,用浓重的菏泽口音立下军令状:“七日之内天塌下来,196旅也得顶住,有我们在,日本鬼子就休想从原平过去!” 他一面严令“谁敢退后一步,军法伺候”,一面又展现了另一副心肠。 任务分派完,他重重一砸桌子:“不管用什么法子,半夜十二点,必须让在前边挖工事的弟兄们吃上热肉包子,到时候谁要是还在战壕里啃冷窝窝头,别怪我姜玉贞翻脸!” 骄横的日军很快就挨了记闷棍,姜玉贞料定敌人会轻敌,索性唱了一出“空城计”,他下令全城隐蔽,大开城门,任由日军侦察机看个空,转头又将抓获的日军特务斩首,头颅高悬城门,用雷霆手段宣告此地已有主人。 果然,一支日军骑兵部队以为城里没人,大摇大摆前来“接收”,结果一头扎进了196旅的口袋阵,枪炮一响,数十名日军当场毙命,首战告捷,让弟兄们心里有了底:原来鬼子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 可这不过是惨烈血战的序幕,日军主力随即发动了猛攻,飞机、大炮、坦克协同推进,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嗷嗷叫着集团冲锋,面对敌人的立体攻势,姜玉贞偏要穿着那身显眼的黄呢将军服,亲临一线指挥。 警卫排长劝他换掉,他却大喊:“我就是要显眼,要让弟兄们一眼就能看见我,看见旅长在,阵地就一定在!” 他指挥部队用成捆的山西造手榴弹招呼敌人,用机枪火网粉碎一次次冲锋;他组织神枪手专打日军军官,命令炮兵把山炮推到前沿平射坦克,还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去炸坦克履带。 战斗迅速升级,日军甚至突袭了后撤的伤兵队,将两百多名伤员和医护人员残忍屠戮,双眼喷火的姜玉贞下了死命令:“血债血偿!” 他亲自为一支八十多人的敢死队端起“断魂酒”,含泪壮行:“弟兄们是替我去先死,你们倒下了,我就上,干”,壮士一去,再未复还,但也全歼了那股突入城内的日军。 七天血战,原平硬是成了日军啃不动的一块铁,谁知,就在七日期限抵达当天,姜玉贞却接到了阎锡山更要命的命令:“再守原平三日”,参谋长几乎落泪,全旅伤亡过半,连排长都换了好几茬,拿什么再守三天? 可命令已经下达,那就必须要执行,面对黔驴技穷的日军开始使用毒气弹,城池终被攻破。 惨烈的巷战开始了,一房一墙,一院一巷,都成了将士们用命守的阵地,许多伤兵干脆把手榴弹绑满全身,靠在墙边,就等敌人冲上来同归于尽。 又一个三天,终于熬了过去,姜玉贞是最后一个撤出原平的中国军人,然而,日军的炮弹还是追了上来,他身负重伤,倒地不起,最终迎来了本文开头那悲壮的一幕。 将军无首,魂魄不灭,他用生命换来了忻口战役宝贵的布防时间,国民政府追授他陆军中将,毛主席在演讲中称赞他为“崇高伟大的模范”。 最特别的是,1939年,攻占原平的日军部队,竟然在当地为战死的四千三百余名中国将士建了一座“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 敌人的敬畏,或许是种扭曲的赞誉,但它恰恰从侧面证明了这场战斗何其悲壮,196旅的将士何其英勇。
[太阳]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7 18:14: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