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普京不装了!俄罗斯单方面解除《中导条约》限制,俄乌局势恐再度升级! (参考资料:2025-08-05 界面新闻——克宫:俄方在部署中短程导弹方面已不受限制) 就在几天前,克里姆林宫的一番表态,让世界听到了冷战的清晰回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在部署中短程导弹这事上,莫斯科现在不受任何限制,这番话,等于给三十多年前的一份和平承诺,彻底画上了句号。 想当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给一触即发的核战争降温,费尽心机铸造了一副叫《中导条约》的“枷锁”,把最危险的一批陆基导弹锁了起来,谁能想到,这副枷锁如今锈蚀崩碎,又一步步走回了原点。 要看懂这场大戏是如何收场的,得先把时钟拨回1987年,那年12月,华盛顿的空气里还带着点小心翼翼的乐观。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两个意识形态上的死对头,坐到了一起,签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因为它头一回不是限制核武器增长,而是实实在在地销毁现有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必须彻底销毁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之间的所有陆基导弹和发射装置,而且不能再生产、再试验。 这个承诺很具体,也方便核查,最后,双方一共销毁了2611枚导弹,其中苏联1752枚,美国859枚,东西方剑拔弩张的关系确实缓和了不少。 不过,这份协议也不是完美无缺,它很巧妙地绕开了海基和空射的同类导弹,而且销毁的武器数量,只占两国核武库总量的百分之三四,根本动摇不了他们的全球核霸权。 这份来之不易的妥协,其实是被欧洲的导弹危机给逼出来的,事情要从1977年说起,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潜射导弹,开始在欧洲腹地部署让人胆寒的SS-20中程导弹,一下子打破了地区平衡。 西欧国家如坐针毡,于是,在西德总理施密特的牵头下,北约在1979年搞了个“双重决议”:一边计划在西欧部署美国的潘兴II导弹搞威慑,一边催着美国赶紧跟苏联谈判。 可谈判一开始就谈不拢,从1981年起,双方在日内瓦谈了好几轮,美国提出“零点方案”,要苏联把SS-20全拆了;苏联则想“冻结现状”,保留一部分,双方各说各话,谈成了僵局。 到了1983年,美国开始在西欧部署导弹,苏联一怒之下中断了所有谈判,东西方关系降到冰点。 转机出现在1986年,戈尔巴乔夫带着他的“新思维”上了台,出人意料地接受了美国的方案,甚至不再坚持把英国和法国的核武器算进来,这才有了后来那次历史性的握手。 然而,建立在脆弱互信上的和平注定长久不了,当年精心搭建的信任大厦,几十年后开始出现裂痕,最终缓慢而彻底地走向崩塌。 2014年,警报第一次拉响,美俄开始互相指责对方违约,到了2018年,局势急转直下,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直接建议特朗普总统退约,理由是俄罗斯的9M729巡航导弹射程违规,而且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尽管俄罗斯坚称自己守规矩,但最后的挽救机会也错过了,2019年2月1日,美国正式宣布暂停履行条约义务,启动六个月的退约程序,俄罗斯的反应快得惊人,第二天,普京就宣布俄方也暂停履约。 紧接着,俄罗斯迅速走完了国内立法程序,一场精准的“镜像反应”,就这样把一份承载过和平希望的条约,稳步推向了终点。 2019年8月2日,《中导条约》正式死亡,它的失效宣告了一个军控时代的结束,也让全球安全格局,某种程度上倒退回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紧张状态。 俄罗斯一度还表示,即使条约没了,自己也会单方面克制,不首先部署相关导弹,如今看来,这最后一点模糊的承诺也烟消云散了。 这无疑为未来在欧洲和亚洲部署新型陆基中程导弹打开了绿灯,很可能刺激一轮新的军备竞赛,而一个关键条约倒下,必然会冲击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类仅存的军控基石。 当昔日的规则制定者们亲手推倒了自己建立的围栏,世界又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在一个猜疑和对抗不断加剧的今天,我们还能找到重建战略稳定的新办法吗?这恐怕才是最让人不安的问题。
[太阳]普京不装了!俄罗斯单方面解除《中导条约》限制,俄乌局势恐再度升级! (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7 18:14: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