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而当他到了晚年时,却申请数次,想恢复国籍。 “志愿军不怕牺牲,怕的是被朝鲜姑娘‘抓住’,生出孩子就麻烦了。”这是1953年,朝鲜战场上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却藏着当时中国部队里一条铁律,志愿军严禁与朝鲜女性通婚! 那时的王兴复还笑着跟战友打趣,说自己这条命早系在枪杆子上,哪有心思谈情说爱,可他万万没想到,在三年后的石岭村,他会被朝鲜姑娘吴玉实牢牢“抓住”。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条纪律,其实是出于沉甸甸的现实考量。朝鲜战争打了三年,半岛上的青壮年男子十去其九,如果志愿军战士再娶走朝鲜姑娘,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现实的是,当时两国都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通婚,要么战士留在朝鲜脱离队伍,要么姑娘跟着回国面临文化隔阂,无论哪种,对刚刚经历战火的两个国家都是难题。 可感情这东西,从来不听指挥。1956年,王兴复在石岭村办起扫盲班,吴玉实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她总坐在第一排,听课的时候眼睛明亮而专注。 一次王兴复备课直到深夜,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吴玉实捧着满满一碗土豆汤,还是冒着热气的。 “你胃不好,再忙也不能不吃饭。”她的中文磕磕绊绊,脸也红透了,那一刻,王兴复知道自己逃不掉了。 其实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对于百姓来说苦难还远远没有结束,战火摧毁了家园,子弹夺去了亲人的生命,幸存下来的人,往往才是最痛苦的那个。 吴玉实就是其中一个,她的两个哥哥都在战争中牺牲,家里只剩下她和年迈的母亲。三年前王兴复在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时,了解到吴玉实家的困难,于是就对这个女孩多了些关照。 日久生情本就是人之常情,一来二去,不仅吴玉实芳心暗许,连老母亲也对王兴复非常依赖。 1958年,王兴复主动找到上级坦白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强忍不舍,申请复员,放弃自己军人的身份。 可是,当王兴复的复员申请批下来时,一同交到他手上的,还有一张放弃中国国籍的登记表。 后来,王兴复成为了朝鲜人,可在朝鲜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起初,他在华侨学校当老师,后来学校关闭,他只能去国营牧场干活。 物资匮乏、缺医少药、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这些王兴复都能克服,最让他煎熬始终都是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 王兴复曾多次向中国使馆提交回国申请,直到1981年,收到了申请获批的通知,那一天,这个上过战场的老兵,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回国那天,王兴复特意穿上了珍藏多年的旧军装,拖家带口的踏上了归国的火车,当火车驶过鸭绿江时,他突然起身,对着窗外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信息来源: 通历史网|王兴复:自愿放弃国籍,跨过禁令,娶朝鲜女子为妻,如今再次回归中国国籍 文|墨海 编辑|史叔
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8-07 18:07: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