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重大突破,美国还是没防住,这就是硬实力。 日前,香港《南华早报》,文章《从

迎丝聊历史 2025-08-07 17:43:03

又有重大突破,美国还是没防住,这就是硬实力。 日前,香港《南华早报》,文章《从机头到机尾,中国正如何重塑航空供应链 》中提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罕见地公开透露了中国最受关注的航空项目之一,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的最新进展情况。 张彦仲公开表示,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的研发进展顺利。 这款发动机是为国产大飞机C919准备的。过去C919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公司合资生产的发动机,占整机成本的30%。现在有了自己的发动机,意味着飞机最核心的部件不再依赖外国了。 其次是国产航空液压油获得批准。飞机上各种活动部件都需要液压油来传递动力,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中石化研发的这种液压油通过国家认证,说明我们在航空材料上又突破了一项关键技术。 还有一个突破是国产AES100发动机拿到生产许可证并签了销售合同。这是中国第一台完全按国际标准自主研发的民用直升机发动机,功率达到1000千瓦级。以前这类发动机主要靠进口,现在我们自己能造了。 这些突破的意义很大。回想C919的发展历程,从2007年立项到2023年首次载客飞行,每一步都不容易。但一直有个问题让人担心:飞机上有不少外国零件。2020年新舟700客机项目就因加拿大断供发动机而被迫延期。现在用上国产部件,安全性和自主权都提高了。 最关键是发动机的突破。发动机好比飞机的心脏,制造难度极高。长江1000A的顺利推进,证明中国科研人员解决了高温材料、精密制造等难题。将来C919装上国产“心脏”,整架飞机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 这些进步带来的好处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是产业链安全。以前外国一断供,飞机就造不出来。现在从发动机到液压油都能自给,不怕被“卡脖子”。美国过去常以“技术审查”为由暂停零件出口,以后这招就不灵了。 第二是成本降低。外国发动机卖得贵,还经常要付高额维修费。国产化后既能省钱,又能培养本土供应链,带动更多企业参与航空制造。 第三是国际竞争力提升。去年C919商业首飞后,波音CEO曾表示全球市场容得下三家飞机制造商。现在国产零件进一步成熟,未来C919在国际市场上会更有底气。已经有航空公司表示,等国产发动机成熟后考虑增加订单。 回头看,这些突破不是突然发生的。二十年来中国在航空领域持续投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像研发航空液压油,需要反复测试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造发动机更要攻克上千项技术难点。正是这些扎实积累,才换来今天的成果。 当然,完全替代进口还需要时间。但方向已经明确:用国产零件逐步替换外国部件。这条路走通了,中国航空工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当越来越多的C919带着国产“心脏”飞上蓝天,那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见证。

0 阅读:1059

猜你喜欢

迎丝聊历史

迎丝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