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中国派出雇佣兵援俄,乌方必做出回应! 【信源】参考资料:泽连斯基突访

经略简料 2025-08-07 16:19:18

泽连斯基:中国派出雇佣兵援俄,乌方必做出回应! 【信源】参考资料:泽连斯基突访哈尔科夫前线丨观察者网 在炮火不绝的哈尔科夫前线,空气中除了硝烟,还有浓得化不开的紧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距俄罗斯边境仅五公里处,进行了一场风险颇高的突击探访。 他此行表面上是为了鼓舞士气,顺便看看乌军引以为傲的无人机部队,也是做给西方盟友看——乌克兰在东北战线不仅顶住了,甚至还想往前走。 谁知,他前脚刚离开前线,后脚就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了一颗炸弹,把全世界的目光从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引向了一场更复杂的政治牌局。 泽连斯基毫无顾忌地说,在哈尔科夫跟俄军打仗的乌克兰士兵,对面敌方人员里有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不少非洲国家的雇佣兵。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次精心挑选的公开指控。为了让这番话更有分量,他还特意撂下一句狠话:乌克兰必将对此“予以回应”。 至于怎么回应,是军事打击还是外交报复?他给予了充裕的想象空间。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把矛头指向中国。不过几个月前,他也曾放出过差不多的说法。 当时中国外交部就明确回应过,中方一向要求本国公民别掺和任何军事冲突,个人当雇佣兵也违反中国法律,奉劝乌方别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然而时隔数月,泽连斯基旧调重弹,显然是没把中方的警告听进去。 那么,他为何非要冒着外交风险,在此时此刻再打这张“中国雇佣兵”牌?这背后,是一石三鸟的政治算计。 首先,这番话是说给国内民众和西方盟友听的,用来掩盖乌克兰在战场上的窘境。战事拖入消耗战,乌克兰兵员不足、炮弹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守住战线,乌军的打法都变了,从过去拿无人机当辅助,变成了现在靠无人机来填补火力和人头的窟窿。 这固然是战术创新,但也透着一股苦苦支撑的无奈。在这种背景下,把俄军的进展归结为“中国等多国雇佣兵帮忙”,就成了一个相当好用的说法,能巧妙地把视线从乌军的颓势上移开。 不过,这番话更重要的听众,其实远在西方。美国大选在即,特朗普对继续砸钱援乌兴趣不大,欧洲也渐渐显露疲态。 泽连斯基很清楚,必须制造新的危机感,才能把援助催下来。 因此,他刻意放大“中国雇佣兵”问题,极力渲染一种“中俄准同盟”的威胁。目的很直接:一来向美欧施压,要他们给更多、更快的军援来对抗这个所谓的“新轴心”;二来也试图推动西方世界对中国下手,至少是加强制裁。 他想把自己塑造成抗击“中俄”的第一道防线,以此换取西方更铁的政治支持。 进一步看,这一指控也是在蓄意破坏中国可能扮演的和平斡旋角色。 通过公开的污名化,泽连斯基主动制造与中国的对立,等于提前给任何潜在的和平谈判埋下地雷。 这能破坏中国作为中立调解方的国际信誉,确保谈判桌不会摆在对基辅不利的位置上。这无疑是一场处心积虑策划的政治作秀。 可政治舞台上的高声疾呼,和战场上的残酷现实毕竟是两码事。根据俄军自己公开的信息,其军队里确实有大约一千五百名外籍人员,他们来自差不多四十八个国家。 雇佣兵的存在是事实,但他们个人的国籍不代表其母国的国家行为,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泽连斯基单单拎出“中国”等几个国家大做文章,是一种典型的“个案炒作”,政治算计远大于军事意义。 而在哈尔科夫的战场上,僵局的本质并未改变。 俄乌双方皆在此地投入重兵,部署关键战略设施,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让步。 所以,尽管泽连斯基的访问和言论极具戏剧性,但军事层面,这里很可能将继续陷入漫长而血腥的拉锯战,谁也别想轻易取得突破。 说到底,泽连斯基这场“前线秀”和“指控牌”,是一场代价不菲的政治豪赌。 它或许能在短期内换来一些同情和急需的援助,但长远看,这种公然踩踏中乌关系红线的做法,正在让两国关系走向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也主动疏远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 当政治表演的幕布落下,终究要面对战场上实打实的损耗。依赖政治口号和选择性叙事的外交豪赌,真能改变一场持久消耗战的结局吗?

0 阅读:1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