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接盘!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

古今知夏 2025-08-07 14:14:02

中国不接盘!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人竖起大拇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五年内三次访华,次次带着同一个请求:中国该再办一次奥运会了。可中方的婉拒,每次都让这位体坛大佬空手而归。 没人比国际奥委会更清楚,奥运会早已不是香饽饽。巴黎为 2024 年赛事愁白了头,预算超支逼得政府砍了教育经费,街头抗议标语写着 别为烟花饿肚子;洛杉矶办 2028 年奥运更绝,翻出 1984 年的旧场馆图纸修修补补,连奖牌模具都想沿用老款。 曾经抢破头的申办权,如今成了 谁接谁慌的烫手山芋。巴赫五年三次访华,行李箱里像藏着同一个任务,他攥着北京奥运的成功案例当论据,说 只有中国能救场,那语气里的迫切,藏着 以强凌弱 的小心思 — 毕竟全世界都见过中国办赛的气派,也知道我们口袋里有真金白银。 但中国算得是 “民生大账”。2008 年鸟巢的钢架构能搭多少座乡村桥?2022 年冰立方的制冰系统能供多少社区用十年?这些问题比 “要不要再办” 更实在。现在云南山区的孩子踩着塑胶操场奔跑,城市里的健身步道串起千家万户,社区健身房的跑步机从早转到晚。这些 润物无声的改变,堆起来的获得感远比开幕式的烟火更绵长。 国际体坛藏着个潜规则:谁有钱谁就得扛事。可中国偏要 打破常规。我们派教练去非洲教乒乓球,在东南亚援建羽毛球馆,给南美国家送体育器材 — 这些 “轻量参与” 透着智慧:支持奥运不一定要当冤大头。 外媒这次倒是说了公道话。《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国 吃透精髓,《卫报》更直接:“与其逼中国硬撑,不如大家分摊。” 这些话戳中要害:当奥运会从 荣誉勋章变成 经济包袱,再谈 大国责任 就是 强人所难。 巴赫卸任前最后一次采访还提这事,只是语气软了三分。或许他终于明白,中国早过了 “靠办赛刷存在感” 的阶段。人年轻时爱穿名牌撑场面,成熟后才懂 “舒适为上”。中国现在的心思,是让 14 亿人把日子过出质感,让体育真正走进寻常巷陌,而不是为一场盛会砸锅卖铁。 更深层的是,中国的 不接盘在给全球治理 敲警钟。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总爱让少数国家 多扛担子,形成 强者多劳的怪圈。奥运会的困境证明,这模式 难以为继。真正的合作该是 “各尽所能”,而不是把重担全压在少数人肩上。中国的选择,正是在推动这种转变。 回望北京奥运的辉煌,那是时代的印记;看向未来,中国对奥运精神的践行,正用务实普惠 的方式展开。不申办不代表不支持,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参与。 这种清醒担当,或许比再办十场完美奥运更能让精神落地。毕竟,体育的本质是让更多人感受快乐,不是少数国家的 “面子工程”。中国的选择,恰恰回归了 体育初心,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范式。 说到底,巴赫没明白,中国的 大国精神 从不是盲目接盘,而是 量力而行。我们懂得什么时候该出手,更知道什么事该坚守。这种 进退有度的智慧,或许比任何申办承诺都更有分量。 信息来源: 争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卡塔尔拼“履历”,印度靠“抱负”——环球网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