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

吴仁朗说 2025-08-07 13:22:29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谁知,李隆基却冷笑道:“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太平公主顿时泪流满面自尽而亡。

要说太平公主这辈子,得从她那个不平凡的家庭说起,父亲唐高宗李治顶着满朝非议,硬是把当过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接出感业寺。

这对夫妻把大唐江山搅得天翻地覆,生出来的小女儿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太平公主打小在母亲身边看惯了朝堂风云,十岁出头就敢穿武官服在父母面前跳舞讨赏,武则天摸着女儿方正的额头直笑:"这孩子最像我。"

太平公主初涉朝政是在神龙元年,那年她刚满四十,眼看着母亲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这两个人仗着武则天撑腰,连李家皇孙都敢往死里整,太平公主暗中联络宰相张柬之,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

这场"神龙政变"把女皇赶下台,扶她三哥李显当了皇帝,事后论功行赏,太平公主得了五千户食邑,从此正式踏入权力场。

要说太平公主最风光的时刻,还得数唐隆政变那会儿,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死后,韦家人想学武则天临朝称制。

太平公主这回和侄子李隆基联手,派儿子薛崇简带兵杀进皇宫,当时十六岁的李隆基提着血淋淋的剑,太平公主一把将小皇帝李重茂拽下龙椅,亲手给四哥李旦披上龙袍。

这次功劳让她食邑加到万户,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宰相七人中有五个是她门生。

权力这东西就像陈年佳酿,越喝越上瘾,太平公主渐渐不满足于垂帘听政,开始学母亲当年的做派。

她在长安城外圈了上千亩良田,洛阳城里最气派的宅子挂着"镇国府"的金匾,朝中官员想升迁,得往她府里送金山银山;边境将领要调防,得给她献西域宝马。

有次新科进士在酒楼说闲话,第二天就被羽林军抓去喂了獒犬。

李旦当皇帝那三年,大明宫里天天唱对台戏,这边太平公主在麟德殿召见宰相,那边太子李隆基在东宫谋划对策。

姑侄俩明争暗斗最激烈时,连皇帝身边端茶倒水的太监都得站队,有年冬天,太平公主让人在含元殿前堆了个两人高的雪狮子,暗讽李隆基是纸老虎。

李隆基也不示弱,转天就送来百车冰块,说是给姑姑消暑。

要说这姑侄反目的根子,还得怪太平公主贪心不足,李旦刚继位时,太平公主本有机会当个富贵闲人。

可她偏要插手"斜封官"的事——这是中宗时期韦皇后搞的卖官鬻爵勾当,正经官员得走中书省,花钱买的官儿只要把奏折斜着封口就行。

贤相姚崇好不容易裁撤了这批贪官,太平公主为培植党羽,硬是让皇兄恢复了这些人的官职,这件事让李隆基看清了姑姑的真面目。

先天二年七月初三,长安城里蝉鸣声突然停了,太平公主联合左羽林将军常元楷,准备在玄宗去华清宫的路上动手。

哪知李隆基棋高一着,早让心腹王毛仲带着三百死士埋伏在虔化门,黎明时分,常元楷带着亲兵刚进丹凤门,就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等太平公主得到消息,玄武门已经换了李隆基的人把守。

据说太平公主临死前,盯着那杯毒酒看了半柱香工夫,她想起四十年前出嫁时的十里红妆,想起母亲弥留时攥着她的手说"李家江山",想起和李隆基联手诛韦后那夜的冲天火光。

最后这杯酒下肚时,她嘴角居然带着笑——或许在生命最后一刻,这位大唐最尊贵的公主终于明白,当年母亲为何要在感业寺青灯古佛前写下"看朱成碧"的诗句。

要说这场权力游戏里最吊诡的,还得数薛崇简的结局,太平公主八个儿子死了七个,唯独这个跟着李隆基造反的活了下来。

玄宗不仅赐他李姓,还让他继续当官,有人说这是念在当年并肩作战的情分,也有人猜李隆基要留着这个表弟彰显仁德。

倒是薛崇简自己后半生再没提过母亲,逢年过节总往洛阳白马寺跑,说是要给武家先祖祈福。

翻翻《旧唐书》《资治通鉴》,太平公主的故事里处处透着宿命轮回,她学母亲干政,却没学到武则天安抚民心的本事;她效仿母亲培养党羽,用的尽是些贪财好利的宵小之徒。

当年武则天能顶着"牝鸡司晨"的骂名坐稳江山,靠的是完善科举、重用贤臣;太平公主却把科举变成买卖,搞得朝廷里乌烟瘴气。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武则天能开周代唐,而她只能落得个"谋逆"罪名的根本差别。

长安城的老百姓茶余饭后说起这段往事,总爱咂摸着嘴感叹:"这李家姑侄斗法,比西市杂耍还精彩。"

他们记得清楚,太平公主赐死后连着下了三天暴雨,大明宫前的朱雀大街积水没过马腿,有人说这是老天爷在哭武家的末路,也有人说这是洗刷朝堂污秽。

倒是那个被赦免的薛崇简,后来在洛阳城外修了座小庙,庙里供着块无字牌位,香火竟然延续了百余年。

0 阅读:51
吴仁朗说

吴仁朗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