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人就买机票跑路,监控全程记录!复旦中国学生被打后等了22天,校方零道歉零处分

波览历史 2025-08-07 13:16:24

打完人就买机票跑路,监控全程记录!复旦中国学生被打后等了22天,校方零道歉零处分寒人心。   2025年7月3日晚上10点左右,一名中国学生在校园里,被一位刚入校才四天的印度新生无缘无故地袭胸殴打,对方像对待沙袋一样,拳头狠狠砸在他的胸口。   事后这位受害者回忆,当时自己正路过宿舍楼旁的小路,根本不认识对方,对方突然冲上来就骂骂咧咧,没等他反应过来拳头就落在了胸口。   “当时懵了,胸口火辣辣地疼,整个人都被打懵了,他嘴里还说着听不懂的话,眼神特别凶”。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打人者事后立刻买好机票溜之大吉,而校方一句轻飘飘的“等警方处理”,就把这件事拖了整整二十二天,监控里明明白白记录着的单方面殴打,最终竟落得个零道歉、零处分的结果。   受害者说,被打后的第一时间他就报了警,也通知了辅导员,“当时辅导员让我先去医院检查,说学校会介入处理。我以为很快就能有结果,毕竟监控拍得清清楚楚,他就是单方面打人,我根本没还手”。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找校方询问进展,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正在等警方消息”。   这起事件曝光后,很多人都在追问:为什么施暴者能如此嚣张?为什么校方的处理会如此拖沓无力?   要知道,校园暴力从来不是小事,它伤害的不仅是受害者的身体,更会在其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而这起事件中,施暴者是刚入校的新生,对校园规则、法律常识理应有所敬畏,可他却在入校第四天就对同学动了手,打完人还能从容离开,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回顾近年来的类似事件,不难发现,一些高校在处理涉及留学生的纠纷时,似乎总显得有些束手束脚。   比如之前某高校留学生违规骑行引发事故,校方的处理结果与国内学生同类情况相比明显偏轻,还有某大学留学生扰乱宿舍秩序,多次警告后仍未改正,最终也只是不痛不痒的批评教育。   这些案例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都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在部分校园管理中,是否存在对留学生的“特殊对待”?   这种“特殊”如果演变成对违规行为的纵容,不仅会伤害到国内学生的感情,更会破坏校园里人人平等的规则底线。   不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在校园里都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谁都没有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   这起事件中,监控已经清晰记录了单方面殴打的全过程,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校方却让受害者等了二十二天,最终连一句道歉、一次处分都没有争取到,反而施暴者施施然的回家了。   受害者无奈地说:“我就想要一个公道,哪怕他说句对不起也行,可现在什么都没有,感觉自己像被白打了一样。”   这种处理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校方在维护学生权益时不够积极主动,甚至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护短”心理。   要知道,学生选择相信学校,才会在遇到困难时向校方求助,如果校方不能及时公正地处理问题,只会让学生感到失望,久而久之,校园里的信任感也会被慢慢消磨。   校园本应是最讲公平正义的地方,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学校是学生的避风港。   当学生在校园里受到侵害时,校方理应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学生权益,查清事实真相,依法依规处理施暴者,给受害者一个明确的交代。   可在这起事件中,校方的“等警方”三个字,看似是在走程序,实则是在推卸责任,这种消极处理的态度,怎么能让学生安心读书?   怎么能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其实,对待留学生,我们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中国学习交流,这既是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大国自信的体现。   但包容绝不等于纵容,尊重也不等于无原则退让。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树立起“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管理上一视同仁,对任何违规违法行为都要严肃处理,不偏袒、不姑息。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安心成长。

0 阅读:75

评论列表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6
2025-08-07 13:45

这样学校应该更明为奴校。

踏遍青山

踏遍青山

6
2025-08-07 13:49

严惩校长

用户97xxx45

用户97xxx45

4
2025-08-07 14:00

山东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都是中国最牛的学校[滑稽笑]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