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3岁老人正给领导倒水,领导低头一看,这老人竟穿着空军专用的拉练裤,

佳佳说史 2025-08-07 13:02:59

1983年,63岁老人正给领导倒水,领导低头一看,这老人竟穿着空军专用的拉练裤,心下一惊,急忙询问老人:“您是不是当过兵?”谁料,老人语出惊人:“曾打下7架敌机,还在开国大典上飞过。”

那年春天,山东日照县某处农田里,六十三岁的王延周正在弯腰除草,他的裤腿上沾满泥土,膝盖处磨得发白,可裤型笔挺的剪裁仍能看出特殊制式。

下乡视察的县委书记在田埂上驻足多时,目光始终没离开这个脊背笔直的老人。

王延周握锄头的姿势很特别,双手间距与肩同宽,下蹲时膝盖外展的角度像是经过长期训练,更引人注目的是那条空军专用的深蓝色拉练裤,虽然洗得褪色,但裤缝线依然笔直。

县委书记快步穿过田垄,离得近了才发现老人手背上有道蜈蚣状的旧伤疤。

面对询问,老人承认自己曾在空军服役,当被问及具体经历时,他轻描淡写地说参加过几场战役。直到县委书记注意到他左胸口袋边缘露出的半截褪色红布条——那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标识,才逐渐揭开这个老农尘封二十四年的传奇。

时间倒回1937年,十七岁的王延周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六期,两年后转入空军军官学校,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第五大队飞行员。

1942年驾驶P-40战斗机在山西上空首次击落日机,此后四年间累计击落五架日军战机,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当日,他驾驶战机在南京上空执行警戒任务,亲眼目睹冈村宁次递交投降书。

新中国成立前夕,王延周被选入开国大典受阅飞行队,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他驾驶美制P-51野马战斗机掠过天安门城楼,机翼上的八一军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个历史性时刻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胶片完整记录,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朝鲜战争爆发后,王延周作为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副大队长参战,1951年冬,在清川江上空与美国空军第4联队展开激战。

据《中国空军战史》记载,他驾驶的米格-15与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F-86展开缠斗,双方从八千米高空追逐至云层下方,最终因油料告罄各自返航。

1961年,王延周因家庭成分问题被迫离开部队,他带着两套军装回到山东老家,将勋章证书埋进老屋墙洞,这一藏就是二十二年。

村里人只知道他是退伍老兵,没人见过他擦拭珍藏的飞行皮夹克——衣领内侧用钢笔写着"1949.10.1"的日期。

县委书记连夜向济南军区汇报情况,三天后,两位空军退役大校带着泛黄的档案袋来到村里,他们在王延周家东墙根挖出铁皮盒子,里面保存着1952年颁发的"特等功臣"证书、七枚不同时期的军功章,还有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多岁的飞行员站在战斗机旁,机身上漆着七颗红星。

2005年,八十五岁的王延周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当新型歼-10战机编队呼啸而过时,老人举起右手敬礼,这个动作比他年轻时慢了半拍,却依然保持着标准的三十度上扬角度。

观礼台工作人员后来回忆,老人全程紧盯天空,嘴里反复念叨着当年受阅时的飞行参数。

国家档案馆2012年解密的文件显示,王延周在朝鲜战场共执行过五十七次战斗任务,空军司令部保留着他的飞行日志,其中1952年4月23日的记录尤为详细:当天他三次升空作战,座机中弹二十九处,仍坚持完成护航任务,这份日志现存于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日照市政府在王延周故居设立陈列室,玻璃柜里展出的除了军功章,还有件特殊展品——当年那条沾着泥土的空军拉练裤。

裤腰内侧用红线绣着"保家卫国"四个小字,经文物专家鉴定,针脚手法与五十年代军服特征完全吻合。

老人在2018年安然离世,享年九十八岁,送葬队伍经过村口时,六架歼-20战机恰好进行转场训练。

带队长机突然下降高度,在村子上空做出摇摆机翼的动作——这是空军特有的致敬礼仪,当时在场的村民都说,那轰鸣声听起来像极了1949年飞过天安门的野马战机。

0 阅读:4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