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十三年春,有个耍蛇人放生了一条驯养多年的青蛇,多年后耍蛇人路过一山林,与青蛇相遇,青蛇认出了耍蛇人,扑上来死死缠住了他,耍蛇人呼吸困难,却是笑了。 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春,江南镇南府,有一名老耍蛇人,人称“陆瞎子”,虽双目昏花,但却能与蛇交流如故。 陆瞎子自幼家贫,十岁那年在山林中拾得一条受伤的青蛇,将其带回悉心饲养,从此以耍蛇为生,走街串巷,靠着青蛇的灵性赢得生计。 他为蛇取名“二青”,寓意它是他一生中的第二个亲人,仅次于早逝的母亲。 二青通人性,聪慧异常,能听令而舞,能吐信而画圆,更能于街头万众围观时一跃缠上铜杆倒挂表演,引得无数掌声。 陆瞎子与它相依为命十余年,情深如父子,虽常说“玩蛇之人无长久”,但从未真的舍得离开这条通灵之蛇。 成化十三年春,陆瞎子忽感心头沉重,多梦多病,夜里梦见二青蜷缩暗角,眼中流泪。他忽觉,蛇是山中精灵,不应久困囹圄。 某日清晨,他带着二青来到苍霞岭山腰的老榆树下,脱下多年未洗的蛇笼,轻轻对它说:“去吧,二青,你应归山入林,莫再随我风尘。” 二青迟疑许久,尾巴卷着陆瞎子的衣角不放,直到他低头轻轻一叩首:“我老了,再护不了你。”二青才默默滑入草丛,隐入山林。 此后一别,便是十二年。 弘治二年(1489年),南府一带谣言四起。 苍霞岭多有樵夫惊魂夜归,皆称林中有丈许长青影,飞掠于树梢之上,有时夜行人被其追得仓皇跌入沟渠,甚至有一猎人称见过蛇头如斗,目光泛绿,似要喷火。百姓惊恐,咸称“蛇妖现世”,请官府派人缉拿。 一时间,蛇妖之事成了南府头等大事。知府年少刚上任,不信鬼神,但也惧民怨,命衙役招来民间擅蛇之人捉妖。 其中就有人提议:“陆瞎子虽年迈,却耍蛇多年,说不定可解。”便命人前去城郊寻访。 此时陆瞎子已年近六旬,居于破庙,靠施粥为生。官人请他,他起初摇头:“蛇精之说,多半是人吓人。”可当听到“丈许青影”、“绿眼赤信”之言,脸色一变,低声道:“莫不是……二青。” 三日后,陆瞎子随衙役前往苍霞岭。他不带笼、不带乐器,只手执旧木杖,背负布袋,袋中装着旧年与二青一同耍艺时用的竹哨和油布。 午后,林中阳光斜照,草木繁茂。陆瞎子让众人退至百步之外,自己独行于林中。他走得极慢,嘴里却轻哼着旧曲,正是当年耍蛇时所用的调子。 忽然,林中一阵沙沙响动,一道丈长青影从树梢滑落,动作之快,竟掠过陆瞎子头顶,猛地缠住了他! 衙役百姓远远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呼,有人要冲上救人,却被陆瞎子举手止住。 那青蛇紧紧缠绕陆瞎子的胸口与脖颈,蛇信闪动,双眼泛绿光,似含泪意。陆瞎子喘不过气,却是笑了。他一手抚着蛇鳞,低声道:“你还认得我……二青。” 青蛇似乎听懂这句话,猛然发出低鸣,随后松开缠绕,缓缓落地,盘于他身旁,身体微微颤动。 陆瞎子从怀中取出那支破旧竹哨,轻轻吹了一声,音调哀婉,带着旧时回忆。青蛇仰头凝望,随后缓缓地绕着陆瞎子游了一圈,又静静地伏在他脚边,似是归家的游子。 此情此景,令远观者皆目瞪口呆。知府听闻,亲自赶至,见那“蛇妖”竟对人俯首驯服,也不禁动容。 陆瞎子抚摸二青的头,说:“它不是妖,是我亲手放生的旧友。它守着这座岭,恐怕是怕我再来找它吧。” 知府感叹万分,下令禁止再擅入苍霞岭扰蛇。陆瞎子却没有回城,选择留在山林边的小庙,与二青作伴。他说:“既是它等了我十二年,我便陪它终老。” 三年后,陆瞎子卒于苍霞岭,二青守灵三日后不见踪影。 后人称之为“蛇归人未老,情重不负生。”庙旁立碑一块,书曰: “蛇有义,人与情,一放一守十二春;林有影,梦无尘,同归同老半世恩。”
明成化十三年春,有个耍蛇人放生了一条驯养多年的青蛇,多年后耍蛇人路过一山林,与青
牧童的娱论
2025-08-07 12:01: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