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4日说,乌克兰军队正在与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

军机Talk 2025-08-07 11:40:59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4日说,乌克兰军队正在与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非洲部分地区等多个国家的外国“雇佣兵”作战,并誓言将作出回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的一番话,将“中国雇佣兵”这个词汇骤然抛向国际舆论场,他声称在前线与乌军作战的人员中,不仅有欧洲和非洲面孔,甚至还特别点名提到了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战斗人员。 此番言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然而这真的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战场通报吗,亦或在这场早已充斥着瓦格纳、国际军团及各路志愿者的冲突中,这句指向东方的指控,其实是一枚精心校准的炮弹,其目标并非实体战场,而是每个人的认知领域。 要看清这盘棋局首先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外国战斗人员早已是这场冲突的常态,而非什么新鲜事。 战争爆发伊始,乌克兰方面便高调组建“国际军团”,向全球的志愿者、退伍军人以及安保承包商敞开大门。 一时间来自欧美多国的“外援”鱼龙混杂地、制度化地参与到战斗中,而另一边俄罗斯在这方面更是老手,它不仅有瓦格纳这样的私人军事公司冲锋陷阵,还曾招募叙利亚、非洲等地经验丰富的老兵。 双方都在利用全球人力资源为自己的战车加油,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泽连斯基此时选择性地突出中国等国的角色,其背后动机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更进一步看将少数人的个人行为与某个国家的立场强行捆绑,正是这场信息战的核心手法,世界如此之大,总会有人因对金钱的渴望、对冒险的追求,甚至是单纯被中介蒙蔽,而私自奔赴战区。 早在2014年乌东动乱时,就曾有过中国人以个人身份参战的零星传闻,然而这种个人选择与一个国家的官方政策有着天壤之别。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外交立场一向明确:从不向乌克兰战场派遣任何军事人员,也一贯反对并谴责任何形式的雇佣兵活动。 将个体的逐利或冒险行为,偷换概念为国家层面的支持,这正是舆论操纵者试图设下的逻辑陷阱。 那么既然这种指控本就经不起推敲,泽连斯基为何仍要执意“碰瓷”中国呢?这背后既有深刻的心理根源,也有着冰冷的战略算计。 从心理层面分析,一种“正义化身”的心态可能在起作用。当一方将自己定位为绝对正义的代表时,任何中立或不全力支持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对“正义”的背叛。 在这种逻辑下,即便只是所谓中国籍雇佣兵的个人行为,也足以成为其宣泄“怨恨”的理由,因为在他看来,“不帮助乌克兰就是不帮助正义”。 然而超越情绪,这更是一次一石三鸟的舆论攻势,首先随着国际焦点逐渐转向中东等地,西方援助出现疲态,乌克兰急需新的热点来吸引眼球。 通过渲染“俄罗斯获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支持”的印象,可以刺激西方世界,唤起新的危机感,从而争取更多同情与援助。 其次就在不久前,俄方刚刚宣称在哈尔科夫地区击毙了“中国籍雇佣兵”,泽连斯基的言论恰好构成了一次针锋相对的信息回击,目的就是搅浑水,在真假难辨的舆论战中夺回主动。 最后其矛头也指向了中国、巴基斯坦这类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或与俄关系密切的国家,旨在施加直接压力。 这一系列操作揭示了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战争本身正在被“产业链化”,全球雇佣兵市场规模已逼近千亿美元大关,无数打着“安保公司”旗号的机构在灰色地带运作,将人力输送到战场。 战争的形式也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阵地战,乌克兰甚至公开招募电子竞技高手,让他们远程操控无人机进行高科技打击,无论是拼体力还是玩技术,只要能出力就能换钱。与此并行的是战争的“舆论化”。 信息本身已成为一种核心武器,俄罗斯努力宣传“全球南方”站在自己一边,而乌克兰则不遗余力地构建“民主对抗威权”的宏大叙事,双方都在争夺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试图塑造全球民众的观感。

0 阅读:0
军机Talk

军机Talk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