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媒:中国给了我们什么?
近期菲律宾接连遭遇台风以及洪水,其不由的想到了中国,毕竟患难见真情嘛,但中国对其却保持冷态度。 咱中国人讲情分,重义气。邻居有难,搭把手是常理。过去这些年,菲律宾遭灾的次数不少,台风、洪水、火山喷发,哪次受灾,我国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送钱送粮送物资,实实在在的东西,直接送到灾民手里。我国驻菲律宾的大使馆人员、海军官兵,那也是真往前线跑,顶着风雨帮忙。 为啥?因为我们把菲律宾当邻居,当朋友,朋友有难,能帮就帮一把。 这份情谊,不是挂在嘴上的漂亮话,是实打实的行动,菲律宾的老百姓心里有本账,不少人是记得的。 可是啊,问题就出在这儿。这边我们刚把救命的粮食物资送到,那边菲律宾某些人做的事儿,可真让人寒心。 他们一边接着我们援助的手,一边在国际场合、在南海问题上,时不时就给我们使绊子,说些不中听的话,干些不地道的事儿。 尤其是南海那片地方,还有涉及到我们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菲律宾某些势力跟域外大国走得太近,甚至主动配合人家搞些小动作,在我们家门口制造摩擦。 这就好比什么呢?好比咱刚给邻居家送完米救急,转身就看见邻居帮着别人在咱家院墙上凿洞,这心里能是个滋味吗?这感觉,就像一片真心被辜负了。 菲律宾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国援助他们是天经地义,或者是出于什么别的心思。这想法就太简单,也太伤人了。 我们的援助,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是邻里守望相助的情分,不是义务,更不是交易。 再热的心,也经不起一次次被泼冷水。当菲律宾的某些决策,明显是在配合对我国不友好的势力,甚至损害我们的核心利益时,我们怎么可能还像以前一样,毫无保留、不计前嫌地提供援助? 这不是“冷态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谁家的善意也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善意需要珍惜,情分需要维护。 菲律宾一边接受着我们的帮助,一边却在做伤害我们利益的事情,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换谁心里能舒服?时间长了,人心就凉了。 看看现在菲律宾面临的困境,救灾资源捉襟见肘。他们开始怀念过去我国快速有力的援助,甚至有些怨言。 但这怨气,是不是更该问问他们自己?为什么过去能顺畅得到的帮助,现在变得困难了? 国际援助当然有,但真正能像我国那样,急人所急、不求回报、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又有多少? 美国的援助,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附带条件一大堆;欧洲日本等国的援助,流程复杂,远水解不了近渴。 菲律宾现在尝到的苦果,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过去外交选择造成的。把真正愿意帮忙的邻居推远,却去依赖那些心怀叵测、只想利用它的域外大国,这能叫明智吗? 杜特尔特时期,菲律宾和我国关系好,合作多,遇到困难,我们帮得也痛快。现在关系搞僵了,再想回到从前,哪有那么容易?信任一旦破坏,重建需要时间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