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纳闷的是李肖爽的账号明明公开了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的制作全过程,顺带还科普碳纤维的分类,大伙儿也就是搜一下,花个几分钟快进看一下的事,怎么在知乎上居然能让一个张口就是“玻璃钢+贴纸”的回答点到2000赞?
碳纤维制品本身就是需要树脂浸泡,湿碳是在常温下将树脂和碳纤维固化,干碳是在热罐里面将树脂和碳纤维高温高压固化。
因此干碳会比湿碳更平整、更轻也更强。
去年小米SU7创始版送的那一对碳纤维外后视镜,今年YU7 Max送的一对碳纤维外后视镜和一对主驾新宾踏板也都是干碳工艺。
小米碳纤维的供应商来自日本东丽,碳纤维丝的精度为最细腻的3K精度,日本东丽的3k碳布预浸料航空级,一平米成本3000左右,SU7 Ultra的碳纤维机盖内外各3层,一共6层,总面积1.7平米,单预浸料成本就3万了。
这里还没算加工、制作、喷漆、质检等等的工时和成本,以及小米这个没有明确说是T300还是T700或者更高。
再回到这个提问上,为什么会有白色棉絮状?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玻璃纤维是啥样,百度上随便就能搜到,它呈现出的针状,根本就不可能棉絮状的。
因此棉絮状的大概率就是其中的树脂爆裂后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甚至也有可能是车主贴了车衣车膜在扯开后所爆出来的状态。
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F1赛事也不是啥小众玩意儿了,各家F1出事之后爆出来的碎片也都能搜到,比如“窝法乙烷”的碳纤维车身的碎片也一样呈现出了棉絮状。
我琢磨以上也都是随手一搜的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