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小沈阳大火之后,一年之内就赚到了两个亿,可就在这个时候,赵本山表示公

春日筆記 2025-08-07 11:17:30

2009年,小沈阳大火之后,一年之内就赚到了两个亿,可就在这个时候,赵本山表示公司演员的40%收入,都要给公司,得知这一新规后,小沈阳果断选择离开。   2009年的春节,一个穿着格子裙、梳着朝天辫的东北小伙,用夸张的表情和娘娘腔的嗓音,让全国观众笑得合不拢嘴,这个叫小沈阳的年轻人,凭借一台《不差钱》,完成了从二人转演员到全国顶流的华丽转身。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小沈阳,还在为一场几百块的演出费奔波,东北的寒风里,他和妻子沈春阳挤着绿皮火车,在大大小小的剧场里讨生活,生活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但春晚的魔力实在太大,这个舞台,就像个巨大的放大镜,把小沈阳的喜剧天赋放到最大,他站在赵本山和毕福剑中间,明明不是主角,却用浮夸的表演和独特的笑料,成功抢走了观众的目光。   春晚过后,小沈阳的生活彻底变了,以前挤不上春晚的他,突然成了各大卫视的常客,以前为几百块演出费发愁,现在却要为日程排不下发愁,广告商像嗅到肉香的狼群,一个接一个找上门,据说那会儿他的行程表,三个月前就排得满满当当。   这种突如其来的走红,给小沈阳带来了想都不敢想的财富,据业内人士透露,仅2009年一年,他的收入就突破了两亿,要知道,这可是十几年前的两亿,在当时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风光的背后,却藏着命运的考验,本山传媒突然宣布,将艺人的分成比例从"二八分"改为"四六分",简单说,就是公司要从艺人收入中抽取40%,而不是原来的20%。   这个决定,对小沈阳的打击特别大,算算账就知道,按他每年两亿的收入,光是多出来的分成就要损失四千万,这笔钱,都够再捧红好几个艺人了。   年轻气盛的小沈阳,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他觉得,这些钱都是自己在台上卖力气挣来的,凭什么要分走这么多?虽然赵本山是他的恩师,但商业上的分歧,还是让他下定决心要走自己的路。   于是,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小沈阳选择了离开本山传媒,他相信,凭自己的知名度和实力,一样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毕竟那会儿,但凡他在哪个节目上露个面,收视率都蹭蹭往上涨。   这个决定,就像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让小沈阳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他开始接拍电影,开始尝试自己单干,想要证明自己不只是别人口中的"赵本山的徒弟"。   当时的他可能没想到,命运给予的礼物,往往暗藏玄机,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辉煌,其实需要更多看不见的支撑,离开师父的庇护,意味着要独自面对娱乐圈的风浪,这个残酷的现实,很快就让小沈阳尝到了苦头...   命运给小沈阳开的第一个玩笑,是他的电影之路,本以为有了知名度,转战大银幕会很顺利,但现实给了他响亮的耳光,第一部正式主演的电影《大笑江湖》,观众评价出奇一致:浮夸、尴尬、不好笑。   随后的《河东狮吼2》同样暗淡,更要命的是2018年,他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评分跌至3.7分,观众说他的表演还停留在小品阶段,电影的笑点比刚出锅的饭还难咽。   不只是作品质量下滑,商业信誉也出了问题,有次商演,他的团队要求主办方先付四万机票钱,结果一行人是坐大巴来的,演出结束后的庆功宴还闹到要警察调解,这些负面新闻传出去,让观众对他的好感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他的师兄弟们在本山传媒的体系下,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宋小宝在《欢乐喜剧人》上接连创造话题,王小利靠着《乡村爱情》里的刘能成了"国民笑星",赵本山带领的赵家班继续在东北地区深耕,场场演出爆满。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思考:当初赵本山提高分成的决定,是不是真有他的道理?要知道,一个艺人的走红,背后需要庞大的团队支持,从剧本创作、舞台调度,到商业谈判、危机公关,都需要专业人才。   这些年,娱乐圈的经营模式也在变化,德云社改用了合伙人制度,让艺人既能享受平台红利,又能保持独立性,但不是每个团队都适合这种模式,本山传媒选择统一分成,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持团队的整体平衡。   现在的小沈阳,重新回到了舞台,虽然观众没以前多了,但他还是认真演出,有时候一场商演下来,赚的还不如当年的零头,但他似乎找回了最初的热情。   这些年的起落,让小沈阳明白了一个道理:娱乐圈从来就不是靠一个爆款节目就能永远吃香的地方,真正的实力,是在低谷时期还能坚持演戏,还愿意认真对待每一次登台的机会。   回头看这段经历,小沈阳的故事像是娱乐圈的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爆红容易,持续难,一个艺人要想走得远,不仅需要才华,还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持,需要经得起名利的考验,更需要在跌倒后还能爬起来的勇气。   信息来源:中新网——小沈阳走红当年曾赚3亿 商业价值枯竭钱包干瘪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春日筆記

春日筆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