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老师火了!”重庆一退休老教授到贵州避暑时,发现一群山区孩子英语教学跟不上,

老点的孢子 2025-08-07 10:42:48

“这名老师火了!”重庆一退休老教授到贵州避暑时,发现一群山区孩子英语教学跟不上,于是将农家院改成“坝坝英语角”,坚持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13年,面对采访,老教授说了这样一番话,让人听了为之动容,网友:这是老一辈军人的无私奉献的情怀! 根据第一眼新闻8月6日的报道,这位老人名叫刘晓生,来自重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退休教授。 当地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教授爷爷”,而他的“坝坝英语”培训班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网友们纷纷被这份坚持与奉献打动。 事情要从2011年说起,刘晓生和家人到桐梓县海校街道水井社区避暑,在一次晚饭后串门时,刘晓生到老乡家闲聊,得知老乡家孩子正上初中,便让孩子读一段英文给他听。 可孩子那蹩脚、不标准甚至错误的发音,让身为英语教师的刘晓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决定要为孩子纠正和指导发音。 起初,他只是在走廊上为这几个孩子补英语,但乡亲们口口相传,附近村民知道后,纷纷把自家孩子送到刘晓生这里。 一开始,教学条件十分简陋,没有桌子板凳和黑板,村民们便凑钱添置,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户村民慷慨地让出自家院坝作为上课场所,“坝坝英语”课堂就此正式扎根。 从那以后,每年夏天,刘晓生都会如约来到桐梓,他的学生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有,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20人。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他精心编排课程表,一周六天,每天4小时授课,这个强度远超他退休前的教学工作量。 他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课程内容,采用分班教学模式,小学生主要培养书写、拼读和记单词的能力,中学生则强调分析句子结构。 他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孩子们平时学习英语的困惑,教授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刘晓生还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孩子们学习,他特意制作了音标的小卡片,帮助学生记住音标,从而更好地朗读英语。 随着学生增多,场地也多次更换,最初“坝坝英语”在农户周昌英家院坝开课,遇刮风下雨就搬进房间。 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周昌英主动把放打米机的房间腾出来,家长们凑钱买了黑板和课桌椅,可即便如此,小小的教室还是被挤满,最终“坝坝英语”又回到了坝子上。 13年过去了,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孩子英语成绩都有明显提高,村里考出去的不少大学生,都曾听过“坝坝英语”。 刘晓生的第一个学生如今已研究生毕业,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家长们十分感激,有的自发送来鸡蛋、蔬菜等,还有的想掏点学费表心意,但刘晓生一概拒收。 他说:“我做这些不为钱,能得到乡亲的认可,跟他们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当被问及为何古稀之年仍如此倾力时,刘晓生的回答朴素而刚毅:“我既是军人,也是教师。” 1970年,凭借拔尖的英语成绩,他应征入伍,成为部队特招的外语人才,1976年学成后,便走上某部训练大队的讲台,开启三十余载的军旅教学生涯。 教学路上,父母“为人民服务”以及“不脱离群众”的言传身教,成了他一生的精神坐标。 他教出的学生里,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将军,更有众多在各自领域默默奉献的专家教授,可他依然觉得,能在退休后为山区孩子做点事,是特别有意义的。 网友们看到刘晓生教授的事迹后,感动不已,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还有人感慨:“老一辈军人的无私奉献情怀,在刘教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太令人敬佩了。” 的确,在偏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英语教学更是薄弱环节,刘晓生教授的“坝坝英语角”,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更标准的发音、更系统的语法,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梦想的点燃,是用爱与坚持为山区孩子铺就一条成长之路。 刘晓生教授13年如一日的坚守,展现出的是无私奉献、心怀大爱的高尚品质,他用行动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相信他的事迹会激励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也期待有更多像刘晓生教授这样的人,为山区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可能。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第1眼新闻2025年8月6日《重庆退休教授多年到贵州避暑教坝坝英语 小朋友们对刘爷爷的喜爱溢出屏幕,要送花、书签、画……刘教授:被人需要是很爽的,干一天算一天!》

0 阅读:0
老点的孢子

老点的孢子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茫茫人海,相遇即缘